
(1).佛教語。即極樂世界。謂衆生生此世界,可以安心養身,聞法修道,故名。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诔》:“安養有寄,閻浮無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釋僧叡》:“ 叡 善攝威儀,宏讚經法,常迴此諸業,願生安養,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
(2).安息休養。 宋 陳師道 《賀本州劉大夫書》:“倉庫既傾,饑寒并解;鲸鯢就戮,金鼓不鳴。方茲安養之秋,樂得循良之吏。” 清 趙翼 《廿二史劄記》卷三三:“天下府州縣官來朝,帝諭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在安養生息之而已。’”
(3).猶長養,滋養。《雲笈七籤》卷二六:“天氣安和,芝草常生。地無寒暑,安養萬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安養漢語 快速查詢。
安養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用法進行闡釋:
安養(ān yǎng)由“安”與“養”複合而成:
合義指通過適宜的環境或方式,使人或物獲得安甯的休養與滋養。
養老關懷
指為長者提供安甯的晚年生活保障,如《禮記·王制》“養耆老以緻孝”的實踐延伸。現代語境中特指專業化養老服務(如安養院、社區安養中心)。
生态保護
用于自然資源領域,如“安養山林”表示保護山林休養生息,呼應《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的可持續理念。
身心調適
強調精神與身體的雙重調養,如中醫“安養心神”之說(《黃帝内經》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安養”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釋義:
指極樂世界(西方淨土),衆生在此可安心修行、聞法修道。
指身心得到安甯調養,常見于社會服務領域,如:
指自然或人為的培育、滋養,如: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雲笈七籤》等文獻來源。
阿尊事貴逼逼剝剝兵燹長短歌赤痢遲速辭對打圈底腳兜兜褲段聯飛杭付出鋼鏰兒鋼花鬼車鳥憨戆恒日鴻筆溷聽郊鄽嘉實激辯金門大橋開恩籃球儽儽聯邦亮懷獵戲毛衫茉莉偶戲鷗鴉庖突漂絖帢帽乞寒潑胡親家傾景丘錦入市如應斯響沙徑社會化失溜疎剌説真格的太大兄壇琖逃秦天漏鐵窗題破通辦推繩無策五孰遐迥孝恪邪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