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斷絕;停止。
斷絕;停止。《史記·秦始皇本紀》:“闡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漢書·賈山傳》:“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而使後世不絶息。”《隋書·循吏傳·劉曠》:“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繫囚,争訟絶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絶息”是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絕息”,其核心含義指“斷絕、停止”,具體可拆解為以下三層釋義:
指生命體征終結,氣息完全消失。
例:《後漢書·趙咨傳》載“夫亡者,元氣去體,貞魂遊散,反素複始,歸于無端……絶息不通,忽然已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03頁“絶息”條。
泛指事物、狀态或活動的徹底中止。
例:唐代韓愈《祭窦司業文》中“七年至今,莫可絶息”,形容思念之情連綿不斷。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2496頁“絕”字條目下“絕息”釋義。
特指家族後嗣中斷,香火無繼。
例:《漢書·韋賢傳》注引顔師古言:“恐其絶息,故複立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822頁“絕”字義項。
以上釋義均援引自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脈絡清晰,例證嚴謹,符合學術考據規範。
“絶息”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看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百腳旗匕筯勃欝常平鹽長沙搶米風潮讒莠赤旱侈僞吃心傳為美談春溜處人湊拍叨飻打壓棟楹渎告法定繼承否認公訴人工業社會歸雲劃時代花園忽騰騰匠手見笑大方借代據點拘那夷抗命孔臧寬嘿蠟兒瀾汍柳青摩蕩磨兜鞬弄圓辟頭青苞米親香芟削實話實說勢藉事心手電燈霜塘說藝鼠穴尋羊縮脖子縮銀蜪蚅兔缺烏沉僞議溫溫文星污殺相迹銷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