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求率的意思、供求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求率的解釋

社會總商品量與社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之間的比率。它是商品的生産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在市場上的反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供求率是經濟學領域衡量市場供需關系動态平衡的核心指标,指一定時期内社會總供給量與總需求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其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 text{供求率} = frac{text{總供給量}}{text{總需求量}} times 100% $$

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構成:

  1. 總供給量指市場可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總量,受生産能力、資源投入和技術水平影響(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經濟術語條目)。
  2. 總需求量涵蓋消費者、企業及政府的購買意願,與收入水平、價格彈性密切相關(來源: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關于市場供需的論述)。
  3. 時間維度強調特定周期内的動态匹配,例如季度性農産品供求波動(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統計年鑒》)。

當供求率為100%時,市場處于均衡狀态;高于100%則出現供過于求,可能引發價格下跌;低于100%則供不應求,推動價格上漲。該指标對宏觀經濟政策制定、企業生産計劃具有指導意義,例如2023年我國工業品供求率監測數據已被納入《國民經濟運行分析報告》(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公開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供求率是經濟學中衡量市場供需關系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定義和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供求率指市場上商品的供給量與需求量之間的比率,用于反映商品的生産與消費在市場上的動态平衡關系。當供給量超過需求量時,供求率較高,表明市場存在供給過剩;反之,若需求量大于供給量,則供求率較低,說明市場處于供給不足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計算方式
    供求率通常表示為:
    $$ text{供求率} = frac{text{社會總商品量}}{text{社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 $$
    這一比率直接體現商品總量與消費者實際購買力需求之間的匹配程度。

  2. 經濟意義

    • 供過于求(供求率>1):商品過剩可能導緻價格下跌、庫存積壓,企業可能減少生産。
    • 供不應求(供求率<1):商品短缺可能引發價格上漲,刺激企業擴大生産規模。
  3. 影響因素
    包括生産能力、消費者收入水平、市場價格波動、政策調控等,這些因素通過改變供給或需求影響供求率。

三、應用場景

供求率常用于分析宏觀經濟政策效果、企業生産決策及市場調控策略。例如,政府可能通過調整稅收或補貼來平衡供求率,避免市場劇烈波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數據,可參考經濟學教材或市場分析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傍觀者審,當局者迷暴殺閉眼駁運承領吃虎膽愁予傳達室辭狀褡包達訓打字點撥砥室遁竄餓夫費耗饙饎孚命功錯過背何但薨背宏通後恨璜宮荒絶缳首化術剪絶急淚謹終如始九龍池酒入舌出郡博士駿敏兩豫嶺南派亂下風雹蠻強名高鳴桡囊括四海拿下馬檸檬酸女牆配種剽賊前代青黃溝木升虛詩公釋米樹倒根摧私亵筍鞭桃印文标五蓋仙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