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見居首者。《易·乾》:“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王弼 注:“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所不與也。”
(2).謂沒有更在其上的。《漢書·王莽傳上》:“臣聞功亡原者賞不限,德無首者襃不檢。” 顔師古 注:“無首,謂無出其上者也。”
“無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ú shǒu”,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不見居首者
指群體中沒有明顯的領導者或核心人物,常見于描述組織渙散的狀态。如《易·乾》中“見羣龍無首,吉”即用此意,意指群龍平等協作反而吉祥。
沒有更在其上的
表示某種境界或地位無可超越,如《漢書·王莽傳》載“德無首者襃不檢”,顔師古注釋為“無出其上者”。
《易經》典故
源自《易·乾》卦“用九”爻辭,通過“群龍無首”的意象,強調平等協作的重要性。
史書引用
《漢書》中以此詞描述道德至高者的境界,體現其權威性。
“無首”既含現實層面的“無領導者”之義,又具抽象層面的“至高無上”之意,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易經》《漢書》等典籍。
無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無”是一個漢字,表示沒有,無法,沒有的意思;“首”也是一個漢字,表示頭,最前面,首要的意思。合在一起,無首可以解釋為沒有頭部或者沒有最前面,沒有首要的意思。
将詞語“無首”進行拆分,發現它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無(一股水氵字旁)和首(首部首字旁)。無字的拼音為"wú",部首是水氵,總筆畫數為4;首字的拼音為"shǒu",部首是首,總筆畫數為8。
“無首”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無法準确追溯到某一份古代文獻或曆史事件。繁體字中,"無"為"無","首"為"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無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無字的寫法為一水氵,上面有一橫,下面有一豎,字形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1. 這個現象表明,這個團隊缺乏無首的組織。
2. 這部電影沒有無首的主線,令觀衆感到困惑。
組詞:
無頭(沒有頭部)
無影無蹤(無迹可尋)
無序(沒有順序)
無關緊要(不重要)
近義詞:
沒有首要
沒有重要
無頭沒有尾
反義詞:
有首
有頭有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