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頸縛手的刑具。《後漢書·蔡邕傳論》:“當 伯喈 抱鉗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見照燭,臨風塵而不得經過,其意豈及語平日倖全人哉!”
“鉗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指束頸縛手的刑具,主要用于古代刑罰。這一解釋在《後漢書·蔡邕傳論》中有明确記載:“當伯喈抱鉗扭,徙幽裔……”(意為蔡邕被戴上刑具流放)。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用法,比喻采取強硬手段使對方無法反抗。例如,形容對敵對勢力采取強力措施進行壓制。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不同詞典釋義差異,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鉗扭》是指用鉗子或類似的工具夾住某物并用力旋轉,以起到扭曲或變形的作用。
《鉗扭》的拆分部首是钅和手,全字共有13個筆畫。
《鉗扭》一詞來源于漢語,其中“鉗”是用來夾緊物體的裝置,而“扭”則表示旋轉、扭動的動作。
《鉗扭》的繁體形式為「鉗扭」。
在古代,《鉗扭》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1. 他用鉗子把鐵絲鉗扭成一個漂亮的花形。
2. 工人們用力鉗扭住螺絲,才能将其擰入螺母。
1. 扳鉗:用于夾住、扭曲或擰緊物體的鉗子。
2. 鉗工:從事使用鉗子及類似工具進行金屬加工和修理的工作的人。
1. 扭轉:指使事物或情況改變方向、狀況。
2. 扭曲:指使原本筆直或正常的東西變成彎曲、變形。
1. 放松:指解除緊張、緊縮或扭曲的狀态,使得某物松開或松弛。
2. 松開:指解除夾緊或夾扭狀态,使物體不再受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