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十六鱗的意思、三十六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十六鱗的解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鱗介篇》:“鯉,脊中鱗一道,每鱗有小黑點,大小皆三十六鱗。”因以“三十六鱗”為鯉魚的别稱。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六:“ 段成式 以靈藍紙贈 溫庭筠 ,有詩雲:‘三十六鱗充使時,數番猶得裹相思。謂鯉魚三十六鱗,充使謂憑鯉魚寄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十六鱗”是一個具有文學典故的詞語,具體含義如下:

1.鯉魚的别稱

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的記載:鯉魚脊背中央有一列鱗片,每片鱗上帶有小黑點,且總數恒定為三十六片,因此“三十六鱗”被用作鯉魚的代稱。這一特征也印證了古代對鯉魚的細緻觀察,如《爾雅》《本草綱目》等典籍均将鯉魚列為魚類的代表。

2.書信傳遞的意象

宋代葛立方在《韻語陽秋》中提到,段成式曾以“靈藍紙”贈溫庭筠,并附詩“三十六鱗充使時”,意指通過鯉魚傳遞書信(古人常将信件藏于魚腹或借“魚傳尺素”的典故表達思念)。此處“三十六鱗”被賦予文化象征意義,成為書信的代稱。

文化背景補充

鯉魚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吉祥、奮進(如“鯉魚躍龍門”),其鱗片數量的特殊性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意象。而“三十六”在古代文學中常代表虛數,暗含圓滿之意,與鯉魚的特性結合,更顯雅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十六鱗的意思

《三十六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物非常兇猛、厲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三十六鱗》的拆分部首是“魚”,筆畫是“13+9+10=32”。

來源

《三十六鱗》來源于古代傳說,說的是很久以前,有一種名叫鲲鯉的魚,身上長着三十六片厚厚的鱗片。這種魚威武而兇猛,無人能敵。

繁體

《三十六鱗》的繁體是「三十六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鱗」的寫法略有不同,是用兩個魚字旁(由「魚」組成)和一個粒字旁(由「米」組成)組成的。

例句

他的武術水平非常高,可以說是三十六鱗中的強者。

組詞

- 鱗次栉比:形容牆壁、房屋等密集有序地排列。

- 鱗集: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 鱗次珠聯:形容物品或景觀連續、有層次地排列或連接在一起。

近義詞

- 百步穿楊:形容射箭技術非常準确,能夠精确命中目标。

- 擊鞠: 形容球技或射箭技藝非常高超,能夠準确擊中目标。

反義詞

- 雕蟲小技:形容技能很低微,無足輕重。

- 指手畫腳:形容人指點江山,卻沒有實際行動或沒有真知灼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