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賦的意思、課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賦的解釋

(1).誦讀、寫作辭賦。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元史·趙良弼傳》:“ 漢 人惟務課賦吟詩,将何用焉!”

(2).征收賦稅。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止憂》:“啼饑號寒者迫於内,課賦索逋者攻於外,憂能忘乎?”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一戶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課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賦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文學發展進行解讀:

一、賦稅征收義 指官府按律征收稅賦的行為,屬于古代財政制度術語。該用法常見于史書典籍,如《漢書·食貨志》中記載的"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制度,其中"賦"即指稅賦征收。宋代《文獻通考》詳述的"課役法",更将"課賦"細化為按田畝、人口核算稅率的行政程式。

二、文學創作義 特指賦體文學的寫作實踐,源自漢代确立的文學教育體系。據《文心雕龍》記載,漢代太學設"辭賦課",要求生徒研習《子虛賦》《上林賦》等經典作品,通過仿寫掌握鋪陳叙事技法。唐代科舉試賦制度,更将此類創作納入國家人才選拔體系,形成"課賦"作為文學訓練術語的定型化使用。

該詞在語義演變中呈現出制度術語向專業術語的轉化特征,既承載着古代經濟史信息,又反映着文體發展脈絡,是觀察中國傳統文化多維性的重要語言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課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誦讀或寫作辭賦

指通過系統學習或練習來創作辭賦類文學作品。例如:

二、征收賦稅

指政府按法規向民衆征收稅款的行為。例如:

補充說明

“賦”本身既有“文體”(如漢賦)的含義,也指“田稅”(如賦稅)。因此,“課賦”的雙重含義分别對應“賦”的文學與稅收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元史》《閑情偶寄》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春白蘋洲拜啟北社鄙耇不落道采毫攙摵愁眉鎖眼抽薪止沸黜落法詞禁翠尖存單撮合山妲末大姨子惦記獨殺二流大挂發用貫惡詭晖河澳化若偃草加封簡散汲長偈偈摎結狂悻牢藉涼絲絲練囊罹難眄眩邈俗破膽竊鈇情敬青龍艦券帖如潮湧至賽車散漢三迳删裁扇席溫枕生黎雙角水庸淑媛夙分宿雨餐風通知書完免詳定官曏日瀉鹵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