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蠟潤鞭。比喻外美而中腐。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戰國策》:‘ 蘇代 曰:“ 齊 ,紫敗素也,而賈十倍。”’言外美而中腐,如以敗素染紫也。與蠟鞭之説正相似。”參閱 唐 柳宗元 《鞭賈》。
“蠟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蠟鞭”原指用蠟塗抹的鞭子,後引申為比喻外表華麗而内在腐敗的事物。這一比喻源自古代對物品表面修飾與内在質量的對比,強調“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諷刺意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蠟鞭”有“自我苛責”的含義,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衍生或誤傳,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鶴林玉露》《鞭賈》等原文,或通過詞典網站(如滬江線上詞典)查詢擴展信息。
《蠟鞭》這個詞是指用蠟料制成的鞭子。通常用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和藝術中。
《蠟鞭》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蟲和革,其中蟲表示這個詞與昆蟲相關,革表示這個詞與皮革和制造相關。
根據筆畫,蠟鞭這個詞共有7畫。
蠟鞭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化,最初起源于宋代。蠟鞭是一種制作精緻的工藝品,旨在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獨特魅力。
蠟鞭的繁體字為“蠟鞭”。繁體字是中國傳統字體形式之一,比簡體字結構複雜。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蠟鞭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蠟鞭”,在部首和筆畫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他從古董市場買了一個精美的蠟鞭作為裝飾品。
蠟燭、鞭子、蠟像、蠟燭台。
蜜蠟、蟬蛻、蠟染。
布袋、棉被、羽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