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ncer attack] 兩路兵力在同一時間分别從敵人兩側作的縱深攻擊,因形如鉗狀而得名
鉗形夾擊。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八章:“兩路步兵已經插到西南和東南,鉗擊 風山 。”
鉗擊(拼音:qián jī)是軍事術語,指通過兩路兵力對敵方實施夾擊的戰術,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鉗擊指兩支部隊在同一時間分别從敵人兩側發動縱深攻擊,形成類似鉗子的夾擊态勢。這一戰術通過雙向合圍切斷敵方退路或分割其兵力,常用于軍事戰役中。
文學作品如柳青的《銅牆鐵壁》多次引用鉗擊戰術(),現代軍事理論中則強調其作為經典包圍戰術的效能。
鉗擊是一個動詞,意思是以鉗子或夾子夾緊物體并使之受壓或受損。這個詞也可以引申為強烈的打擊或攻擊。
鉗擊的部首是钅(針),共包含8個筆畫。
鉗擊一詞源于古代的物理工具“鉗子”,用于夾緊物體,施加壓力或打開物體。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于形容強烈攻擊或打擊的意思。
鉗擊的繁體字是鉗擊。
在古代漢字中,鉗擊的寫法有所變化。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人們将鉗擊寫作“鉗擊”或“箝擊”。
1. 他毫不留情地用鉗子鉗擊了金屬闆。
2. 這位拳擊手以出色的技巧對手的臉部進行了一記鉗擊。
3. 那個隊員用力鉗擊了足球,将其射入球門。
鉗擊可以作為主詞或謂詞構成其他詞語,例如:
1. 鉗擊器:指夾緊或夾住物體的工具或設備。
2. 鉗擊力:指用鉗子夾緊物體所施加的力量。
3. 鉗擊性:指行為或動作具有劇烈沖擊或打擊的特征。
鉗擊的近義詞包括:夾擊、捏壓、掐、壓迫等。
鉗擊的反義詞包括:釋放、松開、解放、寬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