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故的意思、記故的詳細解釋
記故的解釋
史事,故實。 漢 王充 《論衡·齊世》:“世見五帝、三王事在經傳之上,而 漢 之記故尚為文書,則謂古聖優而功大,後世劣而化薄矣。”
詞語分解
- 記的解釋 記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裡:記憶。記取。記性。博聞強記。 把事物寫下來:記錄。記功。記者。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遊記。日記。大事記。 符號,标識(?):印記。标記。記號。 古時的一種公文:奏
- 故的解釋 故 ù 意外的事情:事故。變故。故障。 原因:緣故。原故。 有心,存心:故意。故殺(有意謀殺)。明知故犯。 老,舊,過去的,原來的:故事(.舊事,成例;.有連貫性的比較完整的事情,比較適合于口頭講述,
專業解析
“記故”是由“記”與“故”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語義演變角度解析:
-
詞義溯源
- “記”本義為記錄、載錄,《說文解字》釋為“疏也”,指用文字留存事物。後延伸出記憶、标識等義。
- “故”在《廣韻》中注為“事也”,指舊事、往事,《禮記·曲禮》有“問故”之說,特指過往經曆。
- 組合後“記故”強調對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的系統性記錄,如《漢書·藝文志》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可視為記故的早期實踐形态。
-
現代語義分層
- 文獻記錄義:指文獻中保存的特定史實,如《四庫全書總目》中“雜史類”多含記故類文本。
- 文化傳承義:承載族群記憶的口述傳統,如地方志中的民俗記故。
- 文學修辭義:作為創作素材的典故引用,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稱此為“采故實以成文”。
-
語義辨析
- 與“典故”的差異:記故側重事件原貌的記錄過程,典故則特指被提煉引用的文化符號。
- 與“紀事”的關聯:二者皆含記錄之義,但記故更強調事件的曆史縱深性。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國曆史文獻學》等權威辭書及專業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
“記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釋:
一、基本詞義
指史事或故實,即曆史事件或舊事。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充的《論衡·齊世》,原文提到漢代的“記故”尚以文書形式記錄,與古代經傳中的五帝、三王之事對比。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義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記故”被歸類為成語,含義擴展為:
- 記住過去的事情,強調從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
- 形容善于總結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三、語境應用
- 文獻引用:漢代典籍多用于描述曆史記載的客觀性,如“漢之記故尚為文書”(《論衡》)。
- 現代用法:可引申為對個人或集體經驗的反思,例如“我們要記故知新,避免再犯同類錯誤”。
注: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成語使用案例,可參考《論衡》相關篇章及現代漢語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挨次奧絕敗華抱疾本原匾文比例波迸猜謎兒禅宗鈔絕仇英鋤強扶弱琮琤大幹大男小女黨固動粗短褐袍耳鬓斯磨佛手蕉公粟寡彈宏敷後旌忽閃角刃絞鮹擊崩酒篘急轉據案軍饷開題雷罇戾莎龍躍樓煩目的地南面稱孤匏陶砰砰聲偏謬憑虛客僧寺受傷霜飙添差通用兩栖攻擊艦透劍門脫鈎兔園外寬菵草痏疥危迫利誘烏踆兀顔項背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