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許的意思、見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許的解釋

(1).相稱許。 唐 杜甫 《戲贈阌鄉秦少公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2).答應我。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生謝曰:‘不才小子,過蒙腆餉,然昨者兇賊叩門,夫人以親見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沉文端公家書》:“我求歸之意,已與 申老先生 説過,尚未見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見許”是古漢語中常見的被動表達結構,其核心含義為“被允許”或“得到同意”。該詞由助詞“見”與動詞“許”組合而成,具體釋義如下:

  1. 詞義解析

    “見”在此作助詞使用,表被動,相當于“被”;“許”指應允、許可。《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蒙受他人允諾”,強調動作的接受性。例如《聊齋志異·聶小倩》中“蒙君見許,願備箕帚”,即借“見許”表達“承蒙您允許”之意。

  2. 語法結構

    該詞屬于“見+動詞”的被動句式,與“見諒”(被諒解)、“見教”(被指教)等構詞法一緻。《古漢語虛詞辭典》指出,此類結構在先秦文獻中已出現,後成為文言文固定表達。

  3. 文獻例證

    唐代杜甫《戲贈友》詩“初聞受符命,纂見許專征”中,“見許”指獲得皇帝授權;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亦有“倘蒙見許,便為眷屬”的用例,體現其在古代文書中的謙敬語氣。

  4. 使用語境

    多用于請求或陳述他人對己方行為的許可,現代漢語中多見于仿古文體或特定場合(如傳統戲曲台詞)。《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具文言色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見許”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相稱許
    指對他人的才能、品行或觀點表示認可或贊賞。例如杜甫在《戲贈阌鄉秦少公短歌》中寫道:“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意為兩人情誼深厚,每次交談都贊許對方的文采。

  2. 答應我
    表示請求對方應允或承諾。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提到:“夫人以親見許”(),即夫人答應将女兒許配給張生。

二、使用說明

三、相關拓展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獲取更詳盡的語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高帽百戰不殆八溟棒操背不住犇競褊促部辦不死鄉裁禁剗平顫聲呈本呈詞催産躭帶登禅地權端慤短統靴泛祭翻揀風雲變色乖誕光化冠绶故曆合適劍麻精勵疚愧懇憤蘭子憐悲遼亂娈童螞蚱車子棉桃膩粉迫隘潛苞遷日淺語摖鬼邱壟身先士卒沈醉水粉書計泗州戲台符太監太廟貪耍體骨相濡以澤閑淑稀詫熙皥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