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攔關的意思、攔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攔關的解釋

(1).當關。極言膂力無窮。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二折:“調動我這三尺攔關臂,努起一千條歹鬭觔。”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則我這兩條臂攔關扶碑,則我這兩隻手可敢便直釣缺丁。”

(2).指雙臂。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三折:“隻消我這一對兒攔關,把那廝死狗也似拖将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攔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字面與引申含義

  1. 形容雙臂力大無窮
    常見于元代雜劇,強調臂膀的強壯和力量。例如:

    • 《燕青博魚》中的“三尺攔關臂”,通過誇張手法表現人物的勇猛。
    • 《黑旋風》提到“攔關扶碑”,比喻雙臂足以支撐重物。
  2. 代指雙臂
    直接以“攔關”指代粗壯的臂膀,如《朱砂擔》中“一對兒攔關”即指雙手。

二、使用場景與來源

該詞多出現在元曲等古典文學中,用于刻畫武人或壯士形象。部分字典(如)将其解釋為“阻擋關卡”,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與現代誤讀有關。

三、權威性參考

高權威來源的“攔”字釋義中,明确将“攔關”與“兩臂力大無窮”關聯,佐證了其古典含義的可靠性。

建議: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元曲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攔關的意思

攔關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阻攔、攔截,阻礙别人通過關卡或進入某個地方。攔關也可以指攔阻别人前進或過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攔關的部首是扌(手部),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攔關是一個古代文言文常用詞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軍事、官制和城防制度。在古代戰争中,為了防止敵人進入自己的地方,人們設置了關卡,派遣士兵攔截進入的敵人。因此,這個詞彙也被引申為攔截、阻擋别人的意思。

繁體

攔關的繁體字是攔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攔關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攔關的寫法是拌關,不過這是一種罕見的寫法。

例句

1. 士兵攔關,不讓敵人通過關卡。

2. 她攔關攔得緊,沒有人能越過她。

組詞

1. 攔阻

2. 攔截

3. 攔堵

4. 攔截

近義詞

阻擋、攔阻、阻止、攔截

反義詞

放行、通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