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戽的意思、水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戽的解釋

一種汲水的農具。 宋 沉與求 《雨不止》詩:“已看城郭半浮槎,水戽聯翩接渚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傳統農業灌溉工具及其相關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解析

    • 戽(hù):本義指一種人力灌溉農具,形似鬥,兩側系繩,需兩人配合操作,通過拉繩将低處水源(如河渠)中的水舀至高處農田。
    • 水:此處作修飾,強調該工具與“取水、引水”功能相關。
  2. 工具定義
    “水戽”即“戽鬥”,是古代及傳統農村常用的手動灌溉器具,多用竹、木或金屬制成。其工作原理類似于杠杆,通過人力協作完成提水,適用于小規模農田或水源落差較小的場景。

  3. 動作延伸
    該詞亦可作動詞使用,如“戽水”,指用戽鬥舀水灌溉的動作。例如:“農民們正在水田裡戽水抗旱。”

  4. 文化背景
    作為農耕文明的産物,水戽曾是中國南方農村的重要工具,現代因機械水泵普及而逐漸被取代,但在某些偏遠地區或特定情境下仍有使用。

由于當前缺乏具體文獻支持,以上解釋基于“戽”字的通用含義及傳統農具知識推斷。如需更精準的方言或曆史考據,建議查閱地方志或農業史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戽的意思

水戽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沒有褲腿的水下用具,類似于如今的潛水褲。它在古代常用于水下作業、打漁或軍事行動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水戽由“氵”和“去”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而“去”是一個單獨的偏旁部首。

根據《康熙字典》,水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水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時期。它原本由兩個獨立的字形組成,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水戽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水戽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階段和書法風格,水戽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漁民們穿上水戽,下海打魚。

2. 那個潛水員使用水戽進行海底勘察。

組詞

水戽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詞語意思完整的漢字。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潛水褲、水下褲

反義詞:褲腿、長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