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麋皮做的底子。 唐 周昙 《武公》詩:“君看豹彩蒙麋質,人取無難必不存。”
“麋質”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麋鹿皮制成的底子,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周昙《武公》詩中的“君看豹彩蒙麋質”,描述以麋皮為基底覆蓋豹紋的裝飾工藝。該釋義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屬于明确的本義。
提出該詞有成語用法,比喻“人的高尚品質”,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古籍或權威辭書。推測可能是現代對“麋鹿皮毛珍貴特性”的聯想引申,但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寫作或學術場景中建議采用本義,引用時注明出處(如周昙詩句)。若需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補充說明,避免歧義。
麋質(mí zhì)是一個表示動物皮毛質地的詞語,指的是麋的皮毛所具備的質感和特性。
麋質的部首是鹿(lù)字旁,總共有15個筆畫。
麋質一詞由“麋”和“質”兩個字組成。其中,“麋”指的是一種野生鹿類動物,生活在山林之中,具有珍貴的皮毛資源;而“質”表示特定物質的質地和性質。
麋質的繁體字為「麋質」。
在古代,麋質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可以使用「麋脂」一詞來表示相同的意思。
1. 這件衣物使用了優質的麋質,非常柔軟舒適。
2. 麋質的寶座墊讓人感覺仿佛坐在雲朵上。
1. 麋族:指麋的種族或家族。
2. 麋鹿:指麋的一種,也叫“麋鹿”。
3. 麋皮:指麋的皮毛。
1. 麑質:與麋質意思相近,都指鹿類動物的皮毛質地。
暫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