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麋質的意思、麋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麋質的解釋

麋皮做的底子。 唐 周昙 《武公》詩:“君看豹彩蒙麋質,人取無難必不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麋質是由"麋"與"質"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字源學角度進行解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麋"特指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說文解字》釋為"鹿屬,冬至解其角"的珍稀鹿科動物,該物種以"四不像"的形态特征聞名,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而"質"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有"本體、基質"之義項,引申為事物的本質屬性。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主要用于描述麋鹿的生物特征。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獸部》記載:"麋質溫潤,其角入藥,能壯筋骨",此處"麋質"指代麋鹿的生理特質。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闡釋:"麋質柔而不脆,故古人取以為儀",強調其骨質韌性特征。

在詞義演變過程中,"麋質"逐漸衍生出比喻義項。清代《骈字類編》載:"麋質蘭心,喻外樸内慧",将麋鹿質樸的外形與蘭草高潔的品性并置,構成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組合。這種修辭手法在唐宋詩詞中已見端倪,如白居易《禽蟲十二章》即有"麋質雖殊性皆善"之句。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麋質”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指麋鹿皮制成的底子,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周昙《武公》詩中的“君看豹彩蒙麋質”,描述以麋皮為基底覆蓋豹紋的裝飾工藝。該釋義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屬于明确的本義。

二、引申争議

提出該詞有成語用法,比喻“人的高尚品質”,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古籍或權威辭書。推測可能是現代對“麋鹿皮毛珍貴特性”的聯想引申,但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使用建議

寫作或學術場景中建議采用本義,引用時注明出處(如周昙詩句)。若需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補充說明,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瞎半霎飽看霸強被中畫肚筆觸撥滅不入俗茶晶成龍搭護丹鳳趓樓繁興豐子恺該核晷表何算淮北環迫胡鹿講試奸民煎擾噍罵校書箋機對街子祭侯劑量驚肉生髀金甖就痊峻麗窺筩奎章列蹷緑生生綿劇名不正,言不順冥然兀坐偏诐貧單潛蛟困鳳谯讓慊恨青蠅之吊欽悅屈期刃具掃眉設棘省堂失會收生綏視萬感王塗遐賓虓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