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侔德的意思、侔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侔德的解釋

謂功德相等。《漢書·宣帝紀贊》:“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 殷宗 、 周宣 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侔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óu dé,其核心含義為“德行或功德相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侔:本義為“相等、等同”(如《說文解字》釋“侔,齊等也”)。
    • 德:指德行、功德。
      合起來即表示“德行或功業相當”。
  2. 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宣帝紀贊》:“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此處以漢宣帝的功績與商代高宗、周宣王相比,強調其德業相當。

  3.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曆史評價或人物對比,表示某人的德行、功業與另一人(或标準)相匹敵。
    • 例:古籍中常見“侔德前聖”“侔德先王”等表述。

相關擴展


權威性說明

盡管多數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但《說文解字》對“侔”的釋義及《漢書》的經典用例為詞義提供了可靠依據。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系統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侔德

侔德是一個與人們的品德和道德有關的詞彙,它表達了一個人有相同狀況或者水平的道德品德。這是一個古代文化中經常被使用的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侔字的部首是亻,表示人。它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侔字源自于古代的文字演變,最早記載于《說文解字》中。在古代,這個字與品德、道德等概念聯繫緊密,用于描述人們的相似之處。

繁體:侔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侔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演變過程中,例如在金文寫作中,侔字的形狀更加象形,表現出兩個人靠在一起的形狀。

例句:他們之間有着相近的道德侔德。

組詞:侔德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例如侔心、好侔等。

近義詞:相似的詞彙包括同德、齊德、類德等。

反義詞:相反的詞彙有差德、迥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