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ng and dirt] 糞便和泥土。古時指髒土。比喻令人鄙視厭惡或不值錢的東西(物品),把…當作糞土一樣
糞土當年萬戶侯。——毛6*澤6*東《沁園春·長沙》
(1).穢土。《論語·公冶長》:“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唐 杜甫 《贈王侍禦契四十韻》:“送終惟糞土,結愛獨荊榛。”
(2).比喻鄙賤下劣的事物。《左傳·襄公十四年》:“ 衛侯 其不得入矣,其言糞土也。”《漢書·東方朔傳》:“糞土愚臣,忘生觸死。”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雙缢廟》:“如不棄糞土,敬訂踰垣,面訴離忱,以表永訣耳!”
(3).引申為鄙視。 唐 楊衡 《經端溪峽中》詩:“逍遙一息間,糞土五侯榮。” 毛6*澤6*東 《沁園春·長沙》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4).形容惡劣的環境。指牢獄。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糞土漢語 快速查詢。
“糞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字面意義
指糞便和泥土,本義為污穢的土壤或廢棄物。例如《論語·公治長》中“糞土之牆不可杇(粉刷)”。
引申比喻
比喻毫無價值的事物,或表達對某事物的鄙視與厭惡。如“視名利如糞土”。
詩詞中的運用
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此處“糞土”作動詞,意為将權貴視為低賤之物,凸顯革命者的豪情。
古籍記載
《左傳·襄公十四年》用“糞土”形容卑劣言論,《漢書》中則比喻自謙(如“糞土愚臣”)。
“糞土”通過具體與抽象的雙重含義,既描述污穢之物,也承載文化中的批判精神。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句背景,可參考《論語》《左傳》及毛澤東詩詞選注。
《糞土》是指由動物排洩物和腐爛植物所形成的土壤,含有豐富的養分,可以作為肥料用于農田。
《糞土》一詞由“米”和“土”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米”是由5畫組成,“土”是由3畫組成。
《糞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原指動物的糞便和土壤************。而在繁體字中,則常用“糞土”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中,“糞土”一詞可以使用不同的寫法,如“糞土”、“糞壤”等。由于書寫形式的演變和規範化的推動,現代漢語中,“糞土”成為了常用的詞彙。
1. 農民在田地中撒下糞土,以豐富土壤的養分。
2. 這片土地肥沃,因為經過長年的施用糞土。
組詞:糞肥、糞便、土地、農田。
近義詞:便便、大便、屎、污物。
反義詞:肥沃、清潔、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