憀慄的意思、憀慄的詳細解釋
憀慄的解釋
1.凄怆。 漢 應瑒 《正情賦》:“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傷悲。” 宋 蘇轼 《宿望湖樓再和》:“騷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元 袁易 《杭州道中書懷》詩之一:“遠行憀慄意,對此不能無。”
2.猶凜冽。寒氣襲人貌。 宋 歐陽修 《與王懿恪公書》:“歲晚憀慄,惟以時為國自重。” 清 黃宗羲 《<陳葦庵年伯詩>序》:“一唱三歎,凄人心脾,讀之者但覺秋風憀慄,中人肌膚。”
詞語分解
- 憀的解釋 憀 á 依賴;寄托。“上下不相甯,吏民不相憀。” 悲切的情緒:“誰何寒鴉意緒嬌,雲晴山晚動情憀。” 清楚明白。 姑且之意。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慄的解釋 慄 ì 同“栗”②。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憀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o lì,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
凄怆、悲傷
指内心感到哀傷或悲涼。例如:
- 漢應瑒《正情賦》中“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傷悲”;
- 蘇轼《宿望湖樓再和》中“騷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
凜冽、寒氣襲人
形容寒冷刺骨的狀态。例如:
- 歐陽修《與王懿恪公書》中“歲晚憀慄,惟以時為國自重”。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情感層面的含義(凄怆)更常見,而物理層面的寒意描述(凜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憀慄(luò lì)一詞的意思是恐懼、害怕的感覺。拆分該詞的部首為心(忄)和盧(盧),共有14個筆畫。憀慄是一個漢字詞,沒有拼音讀音。
憀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中文中,該詞的寫法為霍慄,字形較為繁複。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不同。在古代,憀慄的寫法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然而,根據現代研究,憀慄在古代并沒有太多不同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憀慄的例句:
1. 他經曆了一場可怕的事故後,對于開車感到憀慄。
2. 講鬼故事時,小孩子們會感到憀慄,但他們還是喜歡聽。
3. 她從未經曆過這樣的恐懼,她的身體不由得開始憀慄。
一些與憀慄相關的詞語包括:怖畏、恐懼、驚悚、害怕。這些詞語都描述了人們在面臨危險或不安全的情況下所感受到的壓力和不安。
憀慄的反義詞是勇敢、大膽。這些詞描述了一個人對于困難或恐懼的态度,表明他們能夠面對困境而不感到恐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