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識。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後山 如九臯獨唳,深林孤芳,沖寂自妍,不求識賞。”
“識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í shǎng,其核心含義為賞識,強調對人或事物的辨别與欣賞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古籍例證
宋代趙與時《賓退錄》中提到:“後山如九臯獨唳,深林孤芳,沖寂自妍,不求識賞。”,此處“識賞”指對隱逸高潔品格的賞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賓退錄》及現代詞典釋義(來源:、2、7)。
《識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兩個基本意思:識别和欣賞。在漢語中,這個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的辨識和享受。
《識賞》的第一個字“識”是由“讠”和“隻”兩個部首組成,它共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賞”是由“貝”和“尚”兩個部首組成,它共有12個筆畫。
《識賞》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它起源于對文人雅士的評價。這個詞強調了文人的學識和欣賞能力,揚棄了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它代表了一種高尚的審美觀念。
《識賞》的繁體字是「識賞」,它在繁體字地區如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廣泛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識賞》的古時候寫法略有差異,具體為:「識」字的寫法中,首先寫出“言”字的頭部,然後在頭部右側寫出一個“十”字。而「賞」字的寫法中,先寫出“⺍”然後加上“尚”字。這些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而以簡化字為主。
1. 他對藝術有很高的識賞力,能夠準确辨識出名作的價值。
2. 這個博物館展品精選,值得一看,是一次盛大的識賞之旅。
1. 見識賞析:通過見識和賞析,來理解和欣賞事物。
2. 識别賞識:用辨别和賞識的眼光看待某個事物。
3. 識人賞心:對人的了解和賞識,表達人際關系的某種态度。
1. 鑒賞:指對事物的辨别和評價,強調辨别出真僞和欣賞品質。
2. 領悟:指對事物的理解和領會,是從心靈深處獲得理解和感受。
1. 不識不賞:指對事物無法辨别和欣賞。
2. 疏于欣賞:指對事物缺乏欣賞的觀點和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