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樸質的意思、樸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樸質的解釋

[****** and unadorned] 質樸本真而不加文飾的

詳細解釋

質樸純真,不加文飾。《北史·郦道元傳》:“ 道慎 弟 道約 ,字 善禮 ,樸質遲鈍,頗愛琴書。” 宋 曾鞏 《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人孰宜之,以夷易也;物孰誠之,以樸質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 武 與語,言詞樸質,大悅之。” 郭小川 《閃耀吧,青春的火光》詩:“我們為什麼不能使我們的外表和心靈變得又純潔又樸質。”


質樸,純真,不矯飾。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古者人民樸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陳書·傅縡傳》:“樸質其心,行不言之教。”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賢母辭拾遺鈔》:“﹝村人﹞拾得 至元 鈔十五錠……頃間果見尋鈔者,村人本樸質,竟不詰其數,便以付還。” 郭沫若 《文藝論集·<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原始人的生活,最單純,最樸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樸質(pǔ zhì)指人或事物具有樸實、不加修飾的本質,強調内在的天然本真狀态。該詞在漢語中常用于形容性格、文風或事物的原始純粹性,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基礎釋義

指人或事物未經雕琢的自然狀态,含褒義。如:

“樸質無華”形容人性格淳厚樸實,不虛浮。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樸實淳厚;不矯飾”。


二、語義特征

  1. 内在真實性

    強調摒棄外在修飾,直指本真。如《漢語大詞典》釋例:“其文樸質,不尚辭藻”,指文章語言自然真摯,不刻意堆砌華麗辭藻。

  2. 與“質樸”的關聯性

    二者常互通,但“樸質”更側重“原始狀态”,而“質樸”傾向“品質淳樸”。如《詩經》中“樸質之風”形容民風純真未受世俗沾染。


三、文學與思想價值

在傳統文化中,“樸質”被賦予哲學内涵: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4.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陳鼓應. 《老子注譯及評介》. 中華書局, 1984.
  6. 周振甫. 《文心雕龍今譯》. 中華書局, 1986.

網絡擴展解釋

“樸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樸質”由“樸”和“質”組成: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特質
    強調内在的純真與外在的樸素統一,例如:

    • 形容人:“為人樸質”指性格真誠、不虛僞;
    • 形容事物:“樸質的語言”指表達直接、不加文飾。
  2. 與近義詞的區分

    • 樸素:側重生活或外表的儉樸(如“衣着樸素”);
    • 質樸:更強調本質的淳樸(如“民風質樸”)。
      三者常可互換,但“樸質”更突出本真性。
  3. 反義詞
    與“麗都”(華麗、浮華)、“矯飾”等形成對比,凸顯去雕飾的特質。


三、用法示例

  1. 文學作品
    如茅盾《白楊禮贊》中:“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象征了北方的農民”。
  2. 日常描述
    • “他雖家財萬貫,但生活樸質,樂善好施”;
    • “這塊布料看似樸質,卻透出低調的質感”。

四、總結

“樸質”既可用于形容人的真誠性格,也可描述事物的自然狀态,核心在于去除浮華、回歸本真。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中的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暗地包封編戶民必徹徹冰冸比配鼻窪畢足稱頌赤俄持氣齒宿打家劫舍大戮帝秦否定之否定規律伏辨輔贊高仙刮擦刿剔郭沫若過五關斬六将合力畫熊會話琥珀拾芥金殿孔偕繿縷潦歲戾悖曆政輪替履穿踵決夢熊之喜抹灰南宮敬批紅乾草切理會心奇倔傾頹溶蝕銳挫望絕若耶三陽五輸是答兒事業家失張失智守口雙勾蒜薹邃曉貪頑退學穩妥膝點心斜路習貫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