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傾頹的意思、傾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傾頹的解釋

[capsize;overturn;topple] 傾覆、崩潰、衰敗

此後漢所以傾頹。——諸葛亮《出師表》

漢室傾頹。——《三國志·諸葛亮傳》

詳細解釋

亦作“ 傾穨 ”。 1.倒塌。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削基憎峻而不覺,下堕則上崩,故傾穨莫之扶也。”《宋書·後廢帝紀》:“尚書省舍,日就傾頽;第宅府署,類多穿毀。”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内中唯有禦製詩碑亭二,餘為守時已将傾頽。”

(2).指身體傾側、跌倒。 宋 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看君岸幘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賓從傾頽尚未厭,直恐潰爛腸與脬。”

(3).衰亡;衰敗。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親小人,遠賢臣,此 後漢 所以傾頽也。”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 漢 室傾穨,姦臣竊命。” 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百年家國恨, 禹 域日傾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傾頹”是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tuí,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倒塌
    指建築物或物體因結構損壞而倒下,如《宋書》提到“尚書省舍,日就傾頹”。
  2. 身體傾側、跌倒
    形容人因醉酒、乏力等失去平衡,如“朱因竟日飲,遂不覺玉山傾頹”。
  3. 衰亡;衰敗
    多用于國家、制度或家族沒落,如諸葛亮《出師表》中“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二、詳細釋義與出處

  1. 物理層面的倒塌

    • 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削基憎峻而不覺,下堕則上崩,故傾穨莫之扶也”。
    • 宋代《石林燕語》記載碑亭“将傾頹”。
  2. 抽象意義的衰敗

    • 多與政治、社會相關,如“漢室傾頹”形容東漢政權崩潰。

三、典型例句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傾頹

傾頹(qīng tu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傾覆、頹廢。

拆分部首:傾(亻+青)、頹(宀+隹)。

拆分筆畫:傾(丨+厶+10)、頹(宀+兒+隹)。

來源:《說文解字》中有相關記載,用于形容物體傾斜、垮塌、衰落等。

繁體:傾頽。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變化,與今字形相同。

例句:他的事業一蹶不振,陷入了傾頹的狀态。

組詞:傾盆大雨、傾國傾城、頹喪、頹垣斷壁。

近義詞:頹敗、頹靡、頹廢。

反義詞:挺拔、昂揚、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