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足的意思、畢足的詳細解釋
畢足的解釋
完全滿足。《莊子·天下》:“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 郭象 注:“畢足而止,不敢望有餘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是用錫君鈇鉞各一”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臣蒙先帝厚恩,緻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畢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幾顯達。”
詞語分解
- 畢的解釋 畢 (畢) ì 完結:禮畢。畢業。畢生。畢力。 完全:畢肖(刼 )(完全相象)。兇相畢露。畢其全力。 究竟,到底:畢竟。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古代田獵用的長柄小網,亦指用長柄網捕取禽獸:“鴛鴦于飛,
- 足的解釋 足 ú 腳:足下(對對方的敬稱)。足迹。足球。足壇。失足。高足(敬辭,稱别人的學生)。舉足輕重。畫蛇添足。 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足。碗足。 充分,夠量:足月。足見。足智多謀。 完全:足以。足色。 值
網絡擴展解釋
“畢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畢足”指完全滿足、達到充分狀态,強調事情圓滿完成或需求被徹底滿足。該詞由“畢”(完成)與“足”(滿足)組合而成,古漢語中常用于表達對現狀或結果的充分認可。
詳細分析
-
詞源與結構
- “畢”意為完成、結束,“足”表示足夠、滿足,組合後引申為“無遺憾的完成”或“徹底滿足”。
- 如《莊子·天下》中“人我之養畢足而止”,強調滿足後不再奢求多餘之物。
-
使用場景
- 描述成就:如“控火術修煉完畢,足以操縱九彩真龍焰”,表示能力達到預期。
- 表達心志:如《三國志》中“意望畢足”指滿足現狀,不貪圖高位。
- 現代延伸:可形容工作、計劃等圓滿達成,或對生活狀态的知足。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完滿、充足、如願以償
- 反義詞:欠缺、不足、貪得無厭(參考、5)
經典例句
- 《莊子·天下》:“願天下安甯以活民命……畢足而止。”
- 《三國志·魏志》:“臣受性疲怠,意望畢足。”
“畢足”兼具“完成”與“滿足”雙重含義,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其核心在于對結果或狀态的充分認可,隱含克己知足的哲學意味。現代使用中,可靈活應用于描述個人成就、目标達成或心境的平和。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畢足》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指一個人完成了某項事情或達到了某個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毛 + 止
- 總筆畫數:10畫
來源:
該字是在古代漢字中衍生出來的,由毛字旁和止字旁組成。在古代,人們将兩個意義相關的字合并,形成一個全新的字。
繁體:
《畢足》的繁體字形為「畢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記載,漢字「畢足」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僅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
例句:
1. 我們成功地完成了這個項目,可以畢足地回家了。
2. 學生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畢足而歸。
組詞:
畢業、畢竟、結束、達成、完全
近義詞:
完成、達到、實現、達成
反義詞:
未完成、未達到、未實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