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的意思、守口的詳細解釋
守口的解釋
(1).閉口不言。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度世去。” 明 陳子龍 《侯君爾濟诔》:“慎約數馬,謹亟守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铎>出世辭》:“不欲守口,任華土更歸寂寞,復自負無量罪惡,以續前塵。”
(2).把守關口。《清會典·兵部七·職方清吏司》:“凡官兵出邊者,皆達以票,守口官驗而出納之,以報部而覈焉。”
詞語分解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專業解析
守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守”和“口”兩個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是緊閉嘴巴,不隨便說話,特指保守秘密或謹慎言辭。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
字面與核心釋義:
- 守: 本義指防衛、把守,引申為保持、堅持、遵循。
- 口: 指人的嘴巴,是言語發出的器官。
- 守口: 字面意思是“把守住嘴巴”。其核心含義是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語,不輕易開口說話,尤其指不洩露機密或不該說的話。它強調言語上的謹慎、克制和保密性。
-
引申義與常用語境:
- 保守秘密: 這是“守口”最常用的含義。指對知曉的秘密、内情、計劃等嚴格保密,絕不向他人透露。例如:“他對公司的核心機密一直守口如瓶。”
- 謹慎言辭: 指說話非常小心,避免說出不當、冒犯、多餘或可能引起麻煩的話。在敏感場合或面對特定對象時,尤其需要“守口”。例如:“在談判桌上,他深知利害,始終守口不言。”
- 沉默寡言: 有時也形容一個人性格内向,不愛多說話。例如:“他性格内向,平時總是守口少言。”
-
常見搭配與成語:
- 守口如瓶: 這是“守口”最著名的成語形式,比喻嚴守秘密,像瓶口被塞緊了一樣,一點不漏。這個成語生動形象地強化了“守口”保密的核心含義。其出處可追溯至唐代道世《法苑珠林》卷四七引《維摩經》:“防意如城,守口如瓶。”意指防範邪念要像守城禦敵一樣,嚴守言語要像塞緊瓶口一樣。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守口”一詞主要強調對言語的控制,核心在于緊閉嘴巴、謹慎說話、嚴守秘密。它既是一種行為(保守秘密),也是一種态度(言語謹慎),常以成語“守口如瓶”的形式出現,是漢語中表達保密和慎言的重要詞彙。其權威釋義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守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含義(現代常用義)
指保守秘密,不洩露重要信息。
- 詳細解釋:字面意為“守住嘴巴”,強調言語謹慎,常用于形容人嚴守機密或避免談論敏感話題。例如:“他對此事守口如瓶,從未透露細節。”
- 使用場景:多用于勸誡他人慎言,或稱贊他人可靠、能保守秘密。
二、其他含義(古代或特定語境)
- 閉口不言
源自南朝齊王琰《冥祥記》:“守口攝意身莫犯”,指刻意保持沉默,不發表言論。
- 把守關口
見于清代文獻,如《清會典》中“守口官驗而出納之”,指軍事上守衛關隘。
擴展:成語“守口如瓶”
“守口”常與“如瓶”連用為成語,形容嚴守秘密像瓶口被封住一般,出自宋代周密《癸辛雜識别集》。例如:“涉及隱私時,他總守口如瓶。”
現代語境下,“守口”主要指保守秘密;古代文獻中則可能指沉默或軍事防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北京鴨鼻皻禅栖客翠緑淡味電磁波定錢第一線東洋參奪禮遏陽房植凡吏拱聽關尺和睦後面淮汭懷危畫匠回頭客将作大匠見幾進赴京邑濟險枸醬闊寥勞傷陵螺螺墨買犂賣劍美芹之獻眯糊牧倅目量意營囊底才念叨念道親事官羣神塞塵掃帚颠倒豎上勁上神懾伏剩遺勝仗台駕台所搨匠醰醰體癬望夷頑然帏輤危如累卵午朝門險坦脅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