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觊望的意思、觊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觊望的解釋

希圖,企望。 漢 王符 《潛夫論·實邊》:“衣冠無所覬望,農夫無所貪利。”《隋書·楊素傳》:“卿相之榮,無階覬望。” 明 李東陽 《拟楊文懿公谥議》:“叙事寫物,疊出層見,偉然成一家之言,尤晚生穉筆所覬望而不可及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觊望(jì wàng)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懷着希望或企圖觀望、期待,多用于表達對某種利益、機會的非分之想或隱秘的期盼。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非分企望

    指對不屬于自身的事物(如權力、地位、利益)暗中抱有期待或企圖。

    例: 《後漢書·袁紹傳》載:“(袁譚)觊望非冀,兇德參會。” 意指袁譚對不應得的權位心存觊觎。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伺機觀望

    強調在等待時機時懷有某種目的,含伺機而動的意味。

    例: 東漢荀悅《漢紀·平帝紀》:“時王莽觊望神器,陰圖篡漢。” 描述王莽暗中觀望,意圖篡奪帝位。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詞源與結構


三、近義辨析


四、古籍用例

  1. 《晉書·苻堅載記》:

    “(慕容垂)觊望風波,以逞其志。” —— 指慕容垂伺機而動,意圖實現野心。

  2. 《資治通鑒·唐紀》:

    “藩鎮觊望中樞,各懷異謀。” —— 描述地方勢力對中央權位的非分之想。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五、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今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論述中,需注意其貶義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表達。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典籍背景以增強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觊望”是一個書面用語,拼音為jì wà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詞義解析

  1. 字義拆分:

    • 觊(jì):本義為“非分地希望得到”,如“觊觎”。
    • 望(wàng):指“期望、盼望”,強調内心的希冀。
    • 組合後,“觊望”更側重對難以企及之物的暗中圖謀。
  2. 情感色彩:

    • 多用于貶義或中性語境,常見于描述對權力、利益等的隱秘渴望。如漢代王符《潛夫論·實邊》提到“衣冠無所覬望”,暗含對虛名的批判。

使用場景

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潛夫論》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賓服敗足蹦兒辨認不可勝數燦煥參體吃晌竄伏麤猥倒持丁夜端緒對牀風雨發傻風磴分液漏鬥肱膂谷王黃金符諱兵畏刑會醼活化石嗟愍津童今雨抗策刻虐魁主唠扯落莫橹人濾波默忖歐虞法盤藍賠費捧腹劈脫迫于歉年棋處清超輕歌慢舞窮難使嗾市喧守約施博書笈樹瘿粟陳貫朽啼明腿事脫難旺季祥靈罅缺鞋底闆翕侯熹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