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破甑的意思、破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破甑的解释

(1).《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 字 叔达 , 鉅鹿 杨氏 人也。客居 太原 ,荷甑墯地,不顾而去。 林宗 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后遂以“破甑”喻不值一顾的事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邓竟陵 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 桓公 。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 邓 曰:‘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宋 辛弃疾 《玉蝴蝶·杜仲高书来戒酒用韵》词:“儂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世上浮名如破甑,眼底残春似捲沙。”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莫将破甑屡回头,且唱同舟定情曲。”

(2).谓破碎。 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餘灰。”参见“ 甑堕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破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破碎的瓦罐,常用于比喻不值得惋惜的已毁之物或既成事实。该词源自古代典故,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破甑(pò zèng)

字面指破裂的陶制炊具(甑)。

引申义:比喻事物已遭破坏,无法挽回,无需再为之懊悔。

用法示例:

“事已至此,如破甑不可复全,当另谋出路。”


二、典故溯源(核心出处)

该词典出《后汉书·郭泰传》:

“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郭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释义:

孟敏扛着甑行路时,甑坠地破碎,他未回头查看便离开。郭泰询问原因,孟敏答:“甑已摔破,再看也无用。”

此典故衍生成语“堕甑不顾”,强调不纠结于无法改变的损失,体现豁达态度。


三、语义演变与用法

  1. 喻指“无价值的残损之物”

    如清代谭嗣同《报贝元徵书》:

    “微幸不败,则器与械必折入于西人……是破甑而顾也。”

    (指器械损毁后如同破甑,失去价值)

  2. 象征“既成事实,不必追悔”

    明代朱权《荆钗记·分别》:

    “事已破甑,休论恩怨。”

    (强调恩怨已成定局,无需纠缠)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破甑”词条,释义为:“破瓦罐。比喻不值一顾的事物。”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

    记载“堕甑不顾”典故,为词义本源。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释“甑”为古代蒸食炊具,印证“破甑”的器物本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


五、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破甑”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常见于:

其文化内核始终围绕“豁达面对不可逆的损失”,与成语“覆水难收”意义相近。

网络扩展解释

“破甑”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1.本义与典故来源

2.直接含义与引申

使用示例

“破甑”既保留了“破碎器物”的实指,更通过典故成为豁达人生观的代称。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后汉书》及《世说新语》相关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本行编码拨镫法不取查对长绳系日乘处陈讬宠答刺触葱黄大寒但已悼丧地棘天荆番子跗萼联芳浮文钢浇铁铸高罡格格不吐裹金鹤貌很忤滑剂会推混同奬励降绥家语唧唧啾啾金篦刮目极言镌心姱名窾窾馈饩枯吻连遱了当鸾觞乱实硵砂谬为磨算耦人钳戾穷蛤螺上下文深交失配守寸顺风而呼笥笈恬默通远推伏膴膴虓然心腹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