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享的意思、祭享的詳細解釋
祭享的解釋
[sacrifice] 供奉祭品祭神
詳細解釋
陳列祭品祀神供祖。《逸周書·周月》:“至於敬授民時,巡狩祭享,猶自 夏 焉。”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清史稿·後妃傳·太祖孝慈高皇後》:“上深悼之,喪歛祭享有加禮。” 茅盾 《參孫的複仇》:“有一天, 非利 土人的首領們召聚了他們的族人,祭享他們的大神。”
詞語分解
- 祭的解釋 祭 ì 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祭奠。祭禮。祭靈。祭典。祭掃。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竈。 使用(法寶):祭起一件法寶。 祭 à 姓。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享的解釋 享 ǎ 受用:享福。享樂。享譽。享年(敬辭,享有的年歲,對人或朝代而言)。享受。享用。享有。享國(帝王在位年數)。安享。分享。 貢獻(指把祭品,珍品獻給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上供:享堂。享殿。
網絡擴展解釋
“祭享”是一個漢語詞語,指通過陳列祭品進行祭祀神靈或祖先的儀式,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均有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祭享指陳設祭品,表達對神靈或祖先的敬意。核心包含兩方面:
- 祭祀對象:包括神靈(如湘君夫人)和祖先(如家族先人)。
- 儀式形式:通過供奉食物、酒水等祭品完成。
二、文獻中的使用
- 《逸周書·周月解》
記載“巡狩祭享”與夏代曆法相關,說明其作為古代禮儀的一部分,與農耕社會的節令活動結合。
- 韓愈《祭湘君夫人文》
描述因廟宇破敗導緻“居民行商,不來祭享”,反映祭祀活動與場所維護的關系。
- 《清史稿》
提到太祖喪禮中“祭享有加禮”,體現其在皇家儀典中的重要性。
- 現代作品:茅盾在《參孫的複仇》中借用該詞描述非利士人的宗教儀式,顯示其文化延續性。
三、文化意義
祭祀行為不僅是宗教活動,還承載着社會倫理功能:
- 敬神祈福:通過祭品溝通神靈,祈求庇佑。
- 慎終追遠:維系家族血緣紐帶,如《查字典》強調的“感恩與懷念”。
四、注意事項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歸為成語,但傳統典籍中更多作為普通詞語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韓愈文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享(jì xi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以下是有關它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祭:礻(礻字旁)+ 示(示字旁),總共13個筆畫;
- 享:亠(亠字頭)+ 雲(雲字底),總共8個筆畫。
來源:
祭享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字,祭指向神明或死者緻敬,供奉物品,祭祀儀式等;享指祭祀中奉獻和享受神明或祖先的食物、飲品等。合在一起,祭享表示拜祭神靈或祖先的行為和相關的活動。
繁體字:
祭享的繁體字是「祭享」,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等古籍,祭享在古時的寫法中可能有所變化,如祭可能會寫成「祫」、「禊」等形式,而享可能會寫成「侀」等形式。不過,在現代漢字中,「祭」和「享」已經成為了正式的寫法。
例句:
1. 他每年都會回家祭享祖先。
2. 在這個莊嚴的場合,我們将為英雄們舉行一個盛大的祭享儀式。
組詞:
祭祀、祭品、祭司、祭壇、祭拜等。
近義詞:
祭祀、祭拜、祈禱、奉獻。
反義詞:
惜祭、忘祭、冷落。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