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娣侄的意思、娣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娣侄的解釋

古時諸侯的女兒出嫁,從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稱“娣姪”。《漢書·杜欽傳》:“必鄉舉求窈窕,不問華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姪雖缺不復補,所以養壽塞争也。” 顔師古 注:“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謂之姪,己之女弟則謂之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媵娣姪于昏禮,登孫屍于祭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娣侄(dì zhí)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老的稱謂詞,特指古代諸侯嫁女時,隨同出嫁的妹妹和侄女。這一制度體現了周代宗法社會下的婚姻禮制特點,主要功能是鞏固政治聯姻關系。

  1. 核心釋義

    “娣”指新娘的同父妹妹,“侄”指新娘的兄弟之女(即侄女)。二者作為“媵妾”隨正妻一同嫁往夫家,形成“諸侯一娶九女”的禮制安排。該詞最早見于《儀禮·士昏禮》:“媵禦交,娣侄從。”鄭玄注:“娣,女弟也;侄,兄弟之子。”

  2. 制度文化背景

    在周代分封制下,娣侄制度是維系諸侯國間政治聯盟的重要手段。通過血緣親屬的陪嫁,既保障了嫁女方在夫家的勢力延續,又強化了“甥舅之國”的紐帶。《春秋公羊傳·莊公十九年》載:“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

  3. 語義演變

    隨着宗法制度瓦解,娣侄的禮制功能在戰國後逐漸消失,但詞彙仍保留在文獻中。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娣姪猶言女弟與兄弟之女”,說明其構詞法屬于并列式複合詞。

  4. 現代使用與辨析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僅在研究古代禮制或閱讀典籍時出現。需注意與“娣姒”(妯娌)、“侄女”(單指兄弟之女)等親屬稱謂的區别。當代《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曆史詞屬性。


參考來源

  1. 《儀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春秋公羊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娣侄”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婚姻制度下的親屬關系。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1. 核心含義
    指古時諸侯女兒出嫁時,隨嫁的妹妹(娣)和侄女(侄),她們作為媵妾(陪嫁女性)共同侍奉一夫。這一制度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貴族聯姻,具有政治聯姻性質。

  2. 詞源與構成

    • “娣”:原指丈夫的弟媳或同夫諸妾中的年幼者,後引申為姐妹中的妹妹。
    • “侄”:此處特指兄弟的女兒(即侄女),而非現代常用的“侄子”。
  3. 曆史背景
    這一制度在《漢書·杜欽傳》中有明确記載,顔師古注曰:“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謂之姪,己之女弟則謂之娣”,表明娣、侄分别代表不同親屬層級的陪嫁者。其目的是通過多女性聯姻鞏固家族紐帶,減少妻妾争鬥。

  4. 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娣侄”指叔父與侄子妻子的關系,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或主流研究,可能是對“娣”“侄”單獨含義的誤組合,建議以第一種解釋為準。

“娣侄”反映了古代宗法制度下女性作為政治婚姻附屬品的現象,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特定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誰白乳敗室班扇畢時蔽占蠶寶寶誠請淳熟錯扳刀口倒懸之急咄諾鵝帖飛天使者俸戶格吧格吧管押固步自封固扃賀跋支恒風宦吏貨客交訂剿匪了語臨别陵谷滄桑戾強馬燈冥暗貉袖木口雕刻懦弛扒耳搔腮湃湃痞積強健企鵝秋縣日闇三保太監僧徒傷慘賞延稍麥識窺驷車貪歡提抱聽沉筒竹魋悍妄想文理不通無地險叵仙薮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