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抵的意思、承抵的詳細解釋
承抵的解釋
認罪抵命。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駟馬難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詞語分解
- 承的解釋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擔當,應允:承擔。承當。承包。承做。承認。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澤)。 繼續,接聯:繼承。承平(指社會比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啟後。 順從,迎合:奉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承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認罪後承擔相應的抵命責任,即承認罪行并用生命作為抵償。
- 單字拆解:
- 承:本義為“接受、承擔”,引申為“認領(罪行)”。
- 抵:指“抵償、抵消”,特指以命相抵。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孟漢卿的雜劇《魔合羅》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驷馬難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此處描述的是司法場景,強調招供後不可反悔,需承擔抵命後果。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司法或文學作品中,表達對犯罪行為的終極責任認定,現代漢語已罕見使用。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注音為chéng dǐ,結構為獨體字“承”與左右結構“抵”組合,但核心含義均指向“認罪抵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承抵》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接受和還清債務。它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手和貝,分别表示動作和貝殼。根據筆畫計算,它是一個五畫字。
《承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金融借貸制度的發展。當一個人接受借款時,他承諾将來還清債務,因此被稱為承抵。
該詞在繁體字中寫作「承抵」,發音和意義都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中,《承抵》的寫法與現在相似,沒有顯著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承抵》的例句:小明向銀行申請貸款,承諾在三年内承抵債務。
與《承抵》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承諾」、「債務」和「負債」等。
近義詞可以是「償還」或「清償」,它們都表示還清債務的意思。
反義詞可能是「拒絕」或「推卸」,表示拒絕接受或推卸債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