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碌碌的意思、滑碌碌的詳細解釋
滑碌碌的解釋
形容光滑。比喻通暢。《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豈知人有百算,天隻有一算。你心下想得滑碌碌的一條路,天未必隨你走哩。”
詞語分解
- 滑的解釋 滑 á 光溜,不粗澀:滑溜。光滑。滑潤。滑利。 在光溜的物體表面上溜動:滑冰。滑雪。滑行。滑翔。滑梯。滑坡。 狡詐,不誠實:滑頭。狡滑。滑頭滑腦。 姓。 澀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碌碌的解釋 ∶多石頭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平庸無能碌碌庸才 ∶忙碌,有許多事要做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紅樓夢》 ∶車轉滾動聲詳細解釋.多石貌。《漢官儀》卷下引 漢 馬
專業解析
"滑碌碌"是一個具有口語化和方言色彩的漢語形容詞,主要用來形容物體表面非常光滑,以至于容易打滑或滾動的狀态。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核心語義:光滑且易滑動/滾動
- "滑":指物體表面摩擦小,不粗糙,容易滑動或失去抓地力。
- "碌碌":作為疊音後綴(ABB式),起到增強描繪性和生動化的作用。它本身帶有"滾動"或"圓轉"的意象(如"骨碌碌"形容轉動),在這裡與"滑"結合,不僅強調了光滑的程度(非常滑),還隱含了這種光滑可能導緻物體不穩定、容易滑動甚至滾動的動态感覺。它讓描述更形象,仿佛能感受到物體在光滑表面上的那種不穩定的滑動感。
-
典型使用場景:
- 形容濕滑的地面:例如剛拖過的地闆、雨後泥濘的小路、結冰的路面("地上滑碌碌的,小心别摔跤")。
- 形容表面光滑的物體:例如沾了油的石頭、剝了殼的熟雞蛋、某些光滑的金屬或塑料表面("這鵝卵石被水沖得滑碌碌的")。
- 形容身體部位或皮膚:有時也用于形容皮膚非常光滑(帶有一點俏皮或口語化的色彩)。
-
語言風格與地域性:
- 口語化強:"滑碌碌"不是一個非常正式的書面詞彙,更常見于日常口語表達中。
- 方言色彩:這種ABB式的形容詞結構在北方方言中尤為常見和活躍,帶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 生動形象:通過疊音後綴"碌碌",比單說"很滑"或"光滑"更能傳達出那種具體的、略帶動态的滑膩感。
"滑碌碌"是一個生動形象的形容詞,核心意思是極其光滑,光滑到容易打滑、站不穩或容易滾動的程度。它通過疊音後綴"碌碌"增強了描繪性和口語化色彩,常用于描述濕滑的地面、表面光滑的物體,有時也用于形容皮膚,帶有一定的方言特色。
參考來源:
- 釋義綜合參考自《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中關于"滑"及形容詞ABB式構詞法的相關說明。
- 方言特色及用法參考《漢語方言大詞典》(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中華書局出版)中北方方言形容詞的相關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滑碌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物體表面光滑或比喻事情進展順暢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形容物體表面光滑、滑溜的狀态(如山路、石頭等)。
- 比喻意義:引申為事情發展順利、通暢,或思路清晰無阻礙。
出處與用法
-
古典文學: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原文為:“你心下想得滑碌碌的一條路,天未必隨你走哩。” 這裡用“滑碌碌”比喻人自以為計劃周全,但實際可能事與願違。
-
現代用法:
可用于描述物理光滑(如“山路滑碌碌的”)或抽象的通暢狀态(如“思路滑碌碌”),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或口語化表達。
例句參考
- 古典例句:
《醒世恒言》中強調“滑碌碌”暗含對主觀計劃的反思,提醒世事未必盡如人意。
- 現代造句:
“雨後山路變得滑碌碌的,行走需格外小心。”(來自《查字典》例句)。
相關詞語
- 碌碌:單獨使用時多指平庸、忙碌(如“碌碌無為”),需注意與“滑碌碌”的語義差異。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究古典用例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語詞典》或《醒世恒言》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聱牙佶屈倍伴博魚曹植蟬飲趁坊稱玩澈透雠定酬勞次要二心房勞富侈服翼杠梁鬲咽骨牌合夥呼畢勒罕交異極打靖匡鯨鵬镌滅鈞窯凱聲口惛狂犘苦疊打老大哥類族凜然不可犯蠡屏流爛啰嗦履新屢戰屢敗靡侈蜜丁迷風辇車旁牌漂萍屈佐肉簡牌散艙燒杯生條哂納勢劍金牌司庖童弱頽荒頹魄外傾僞君子兀卒閑奧小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