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恻痛的意思、恻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恻痛的解釋

憂傷,悲痛。《公羊傳·桓公十四年》“禦廩災,何以書?記災也” 漢 何休 注:“先是, 龍門 之戰,死傷者衆, 桓 無惻痛於民之心。” 漢 王充 《論衡·明雩》:“夫知病之必不可治,治之無益,然終不肯安坐待絶,猶蔔筮求祟,召醫和藥者,惻痛慇懃,冀有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恻痛(cè tòng)是漢語中一個表示深切悲傷與痛苦的複合詞,常見于古典文獻與現代書面語。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因悲傷、憐憫而産生的内心痛楚,強調情感上的深切哀痛。

例證:

“恻痛”形容對他人不幸遭遇的感同身受,如《漢書·元帝紀》載:“恻痛于心,未能安寝。”(《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618頁)


二、字義拆解

  1. 恻(cè):
    • 本義為悲痛、憐憫,如《說文解字》:“恻,痛也。”
    • 引申為同情、哀傷,常見于“恻隱”“凄恻”等詞。
  2. 痛(tòng):
    • 指肉體或精神上的劇烈苦楚,如《玉篇》:“痛,傷也。”
    • 此處側重心理層面的深切悲傷。

二字疊加後,“恻痛”強化了因悲憫而生的劇烈痛苦,情感層次較單一“恻”或“痛”更豐富。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來源

  1. 《漢書·元帝紀》:

    “朕承宗廟之重,恻痛百姓之罹災。”

    (描述帝王對百姓災禍的悲憫之情)

    (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2007年)

  2. 《後漢書·皇後紀》:

    “太後恻痛不已,減膳撤樂。”

    (反映因哀傷而行為克制)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2010年)

  3.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悲傷,悲痛”,并引《漢書》為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四、現代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恻痛”屬書面語,多用于:


五、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方向 情感強度 現代使用頻率
恻痛 悲憫引發的痛苦 ★★★★☆ 低頻(書面)
悲痛 泛指悲傷痛苦 ★★★★☆ 高頻
哀恸 極度悲哀+行為外顯 ★★★★★ 中頻
憫傷 同情與憂傷交織 ★★★☆☆ 低頻

“恻痛”凝結了漢語中對悲憫之情的深刻表達,其權威性依托于《漢書》《後漢書》等經典文獻,以及《漢語大詞典》的規範釋義。現代使用雖受限書面語境,但仍是傳遞深切人文關懷的精準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恻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結構


文獻用例

  1. 《公羊傳·桓公十四年》注
    東漢何休注解時提到“桓無恻痛於民之心”,批評君主對百姓疾苦缺乏悲憫。
  2. 《論衡·明雩》
    王充用“恻痛慇懃”形容明知不可為仍竭力救治病患的心态,體現深切關懷。

相關詞彙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恻痛”較少單獨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可參考中的造句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百嶂白苎詞榜船閉門投轄避招不覩事不期而會不修小節饬農丹墳搭桌凋微東陽瘦黩刑敷施各得其宜耕車貫通融會郭壍和睦相處黃金镮矯矯兢悚技術革新九寺開列潰偾愧情麗山巃嵸闾肆麻豆秒殺彷髴霈霈破産遷格栖旅青膚乳突盛強施賞時憲法失衆瘦生手條子受阻水涔涔思洞算發聽不懂外質未刻文葆五吏五洋閑地曉人洩洩暬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