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節的意思、立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節的解釋

樹立節操。《淮南子·氾論訓》:“ 季襄 、 陳仲子 立節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後漢書·朱穆傳》:“公卿共表 穆 立節忠清,虔恭機密,守死善道,宜蒙旌寵。” 唐 聶夷中 《胡無人行》:“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節"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樹立高尚的節操與道德準則。《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确立節義,堅守道德規範",強調通過行為準則展現人格操守。《漢語大詞典》補充其含有"在逆境中保持氣節"的語用特征,常見于忠臣義士的品行描述。

  2. 分解字義溯源

    • 立:甲骨文作人立地面之形,《說文解字》釋為"住也",引申為建立、樹立

    • 節:繁體作"節",從竹即聲,《說文》訓為"竹約也",本指竹節,後衍生出節制、氣節等抽象義。《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先秦文獻。

  3. 曆史文獻用例

    《淮南子·泛論訓》載:"季襄、陳仲子立節抗行,不入洿君之朝",此處強調不與昏君合作的操守立場。《後漢書·獨行列傳》中"立節明誓"的表述,體現該詞與誓言實踐的直接關聯。

  4. 傳統節日關聯

    在民俗語境中,"立節"可指特定節氣或紀念日的确立。《中國民俗大典》記載,部分地方将冬至稱為"立冬節",此時"立"取确立時序之意,"節"指節氣節點,構成歲時文化的制度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立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是樹立節操,強調在道德或原則上的堅定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出處與古籍引用

  1. 《淮南子·氾論訓》:
    提到春秋時期季襄、陳仲子因“立節抗行”不仕污君,最終餓死,展現甯死不屈的氣節。
  2. 《後漢書·朱穆傳》:
    公卿稱贊朱穆“立節忠清”,強調其清廉與堅守原則的品格。
  3. 唐詩中的引用:
    • 聶夷中《胡無人行》:“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 —— 主張為正義立節,而非追求虛名。
    • 吳筠《遊仙二十四首》:“立節慕高舉” —— 表達對高尚節操的向往。

三、現代應用與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中的文獻來源(如《淮南子》《後漢書》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慝報單包法利夫人卑恭奔馬圖邊币辯護士殘雲操擅傳報刺觸促齡寸鐵在手代行道路藉藉觰沙颠鸾倒鳳餌柏毦藤豐懿浮淫肐察貴業鼾息颢蒼紅樣荒茀鹄酸将命交手汲長潔己從公穽陷機榻稘月可燒而走棱嶒理烈流謙盲風晦雨密幄魔氛平交道蒲魯東主義秋縣牣積人滿為患日程表商人山窠燒硯史匠蜀客樹涼四邊浄嵩生嶽降通遠望道未應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