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毗邪的意思、毗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毗邪的解釋

見“ 毗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毗邪"是漢語中一個生僻的佛教音譯詞,原詞為梵語"Vaiśālī"的音譯,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兩種釋義:其一指古印度毗舍離國,是佛陀傳法的重要地點,《大智度論》記載此為佛陀說《維摩诘經》之處;其二引申指智慧辯才無礙的境界,如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狂禅辟盡禮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譯此經來",自注提及"鸠摩羅什譯《維摩诘經》在弘始四年,本在長安,今誤系之毗邪離城"(見《龔自珍全集》卷十)。

該詞在《辭源》修訂本中被标注為佛教專名,特指中印度古國名,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七詳細記載其地理位置:"吠舍厘國(舊譯毗舍離)周五千餘裡,土地沃壤,花果茂盛,伽藍數百,僧徒三萬"(中華書局校注本)。現代佛教辭典中多采用"毗舍離"作為規範譯名,而"毗邪"屬于早期譯經中的異寫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

“毗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佛教術語

  1. 梵語音譯
    在佛教中,“毗邪”是梵語“Vaiśālī”(音譯:毗耶離、吠舍離等)的漢譯,指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的都城,位于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
    典故出自《維摩經》:維摩诘居士稱病于此城,釋迦牟尼派文殊菩薩前往探病,兩人通過“默然無言”的對話闡釋“不二法門”的深意,成為佛教思想的重要象征。

  2. 代指經典或人物

    • 可指《維摩诘經》(如王安石詩句“謾讀毗耶數卷書”)。
    • 亦代指維摩诘菩薩,形容精通佛法之人(如賈島詩“毗耶疾未調”)。

二、其他解釋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毗邪”作為成語,表示“完全相同”,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形的誤讀。實際上,“毗”意為“相連、輔助”,“邪”多指“不正派”或通假“耶”“斜”等。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背景判斷其釋義,優先參考權威佛教文獻或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表弟表侄女布令不免怆地呼天錯衡怠棄定鼎門都師反服番守馡馡風息公相龜貝毂擊孤嫠喝盞華緣瓠歌晦迹韬光獎金蹇亢醮台金钗換酒金镂鞍零亂龍茶镂空倫貫魯陽指日眇略藐茲一身摸營木辂内關悄冥冥青森森傷兵上盜山龜睒眒删書山字盛旨社燕秋鴻試酒書卷庶獄四姓小侯酸號天耳停免庭園頭昏目眩拖腸伍胥狎俗下堂遐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