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ddle with metal carve patterns] 用金屬雕花為裝飾的馬鞍
流蘇金镂鞍。——《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金镂鞍”是古代一種裝飾精美的馬鞍,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金镂鞍”指用金屬雕花工藝裝飾的馬鞍,常見于古代貴族或顯赫人物的坐騎,象征身份與地位。其中“金”可能指金屬材質或鍍金裝飾,“镂”為雕刻技法,“鞍”即馬鞍。
文學出處
該詞出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原句為“流蘇金镂鞍”,描述女主人公劉蘭芝的嫁妝,側面反映漢代馬具的華貴工藝。
結構與工藝
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工藝與審美的體現,“金镂鞍”不僅是交通工具的部件,更是社會等級和財富的象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對貴族生活的描繪。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孔雀東南飛》中的具體語境,可參考《玉台新詠》相關文獻。
《金镂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的才能或技能非常出衆,比喻非常優秀和出色。
《金镂鞍》由金、镂、鞍三個漢字組成。其中,金部首為金字旁,镂和鞍的部首分别為金字旁和革字旁。
金字的筆畫數:8畫;镂字的筆畫數:15畫;鞍字的筆畫數:16畫。
《金镂鞍》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著名文學家蕭統的《飲馬長城窟行》。其中有句描述道:“金镂鞍照白羊。”這句詩喻指馬鞍上的金邊镂刻的飾物反射出明亮的光芒,形容馬匹鞍具光亮華麗。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成形容人才非凡的意義。
《金镂鞍》的繁體字表達為「金櫚鞍」。
在古代,金、镂、鞍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金字的古代寫法為「釒」,镂字的古代寫法為「鏤」,鞍字的古代寫法為「鞌」。
1. 他在音樂領域可謂是一匹《金镂鞍》。
2. 這位畫家的技藝堪稱《金镂鞍》,作品備受贊譽。
- 金童玉女
- 镂空
- 鞍前馬後
- 金鞍馬肥
出類拔萃、出類超群、技藝高超、非凡出衆
淺薄平庸、平庸無能、無所長才、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