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關的意思、内關的詳細解釋
内關的解釋
(1).一種************。《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肝氣濁而靜,此内關之病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五》:“《脈法》曰:病重而脈順清者曰内關。内關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無苦……死不治,故三人皆如期而死。内關猶内閉也。《靈樞經。終始篇》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者,名曰溢陰。溢陰為内關,内關不通,死不治,此之謂也。”
(2).中醫學名詞。經絡穴位名。在掌後兩筋之間,離腕二寸,屬手厥陰心包絡經。《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手部主病針灸要穴歌》:“内關主刺氣塊攻,兼灸心胸肋痛疼,勞熱瘧疾審補瀉,金針抽動立時寧。”
詞語分解
- 内的解釋 内 è 裡面,與“外”相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閣。内行(俷 )。内涵。 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内人。内親。内弟。 親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外 内 à 古同“納”,收入;接受。 外 筆畫數:
- 關的解釋 關 (關) ā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并轉(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關塞(刬 )。關津。嘉峪關。 征收進出口貨稅的機構:海關
專業解析
漢語詞典釋義:内關
“内關”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具有權威典籍依據:
一、中醫經絡穴位名稱(主要現代含義)
定位與屬性:
- 位置: 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約三橫指),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 歸經: 屬于手厥陰心包經。
- 類别: 為心包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
名稱釋義與功效:
- “内”: 指穴位居于前臂内側(屈側)。
- “關”: 指關隘、要沖。此穴為心包經之絡穴,溝通表裡(與手少陽三焦經相絡),且是陰維脈的交會點,猶如氣血運行的重要關卡。
- 功能主治: 傳統醫學認為内關穴具有甯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證、上肢痹痛、偏頭痛等症。其調節心神、緩解胸腹不適的作用尤為突出。
權威典籍參考:
- 《靈樞·經脈》: 作為中醫經典《黃帝内經》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系統記載了經絡循行和穴位,為内關穴的歸經和定位奠定了基礎。
- 《針灸甲乙經》: 晉代皇甫谧所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該書詳細記載了内關穴的位置(“在掌後去腕二寸”)、歸經(“手心主絡”)和主治病症(如“實則心痛,虛則煩心”等),是後世針灸取穴和治療的重要依據。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唐代孫思邈所著,集唐以前醫學之大成。書中對内關穴的主治範圍有更豐富的記載,如“心澹澹而善驚恐,心悲,内關主之”、“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内關主之”等,強調了其安神定志的作用。
現代應用參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腧穴名稱與定位》: 作為國家技術标準,對内關穴的定位進行了科學、規範的描述,是臨床和教學的标準依據。
内關穴關鍵信息表
屬性 |
描述 |
位置 |
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
歸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特定穴類别 |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
主要功效 |
甯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靜止痛 |
主治舉例 |
心痛、心悸、胸悶、失眠、胃痛、嘔吐、呃逆、癫狂痫證、上肢痹痛、偏頭痛等。 |
二、古代關隘名稱(曆史地理含義)
釋義:
- “内”: 指内部、裡面,相對于外部而言。
- “關”: 指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卡。
- “内關”: 指位于國家或區域内部的重要關隘。與位于邊境的“外關”相對。這類關隘通常控制着通往核心區域或京畿要地的交通咽喉,具有重要的軍事防禦和交通管控意義。
權威典籍參考:
- 《史記》: 西漢司馬遷著,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記載戰國、秦漢曆史時,常提及各地關隘的戰略地位,雖未必直接命名“内關”,但體現了關隘“内”、“外”的區分概念(如函谷關作為秦國東出的門戶,對内為屏障,對外為出口)。
- 《漢書·地理志》: 東漢班固著,是正史中第一部系統的地理志。其中記載了漢代郡國、縣邑、山川、關隘的分布,為後世了解漢代關隘體系(包括具有“内關”性質的關隘)提供了重要史料。例如,描述關中地區(京畿)的防禦體系時,函谷關、武關等相對于關中腹地可視為“内關”性質的屏障。
- 曆代地方志、地理總志: 如《元和郡縣志》、《讀史方輿紀要》等,在描述特定區域(如都城周邊、重要盆地)的軍事地理時,常使用“内關”一詞指代該區域内部的關鍵關隘。例如,描述四川盆地時,劍門關常被視為“内關”,是保護盆地内部(如成都平原)的屏障。
網絡擴展解釋
“内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含義,需結合醫學背景進行解釋:
一、中醫學穴位名稱(現代常用義)
内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重要穴位,具有廣泛治療作用:
-
定位
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約三橫指),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
功能與主治
- 核心作用:甯心安神、理氣止痛、和胃降逆
- 適應症:
- 心系疾病:心絞痛、心律不齊、心悸胸悶
- 消化系統:胃痛、嘔吐、呃逆
- 神經症狀:失眠、癫痫、癔病
- 局部病症:手臂麻木、上肢痹痛
-
操作與配伍
- 針灸:直刺0.5~1寸,寒證可灸,熱證可瀉
- 配伍:配郄門治心痛,配公孫治腹痛,配足三裡治胃痛
二、古代醫學術語(曆史文獻義)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等古籍中,“内關”指一種“病重而脈象正常”的危重病症,表現為無明顯疼痛但預後極差,屬于不治之症。此含義現代已較少使用。
現代語境下“内關”主要指代穴位,臨床應用廣泛;古籍中則描述為特殊病症,需結合文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安稅拔罐子百僞班直陛殿不早當晚蠶台單父琴長材辭言叢灌寸産刀榼打情罵趣得手應心疊克推多摁倒葫蘆瓢起來遌顔放慢飯玉縫腋縫織夫君閣免關門大吉過費花池灰土呼吸系統迦樓羅戒勅脊封濟濡居憂列榮率口旁觀配比篇端佥妻青菜劉青箱家乞求欺僞曲毀曲枕人氣生面生手生腳熟套四寸珠損心肅啓套車同謀紋絲不動下店下颚銜尾相隨先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