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錯衡的意思、錯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錯衡的解釋

(1).以金塗飾成文采的車轅橫木。《詩·小雅·采芑》:“約軧錯衡,八鸞瑲瑲。” 毛 傳:“錯衡,文衡。”《荀子·正論》:“前有錯衡以養目。” 梁啟雄 簡釋:“錯衡蓋以金塗軛且有文也。”《史記·禮書》:“人體安駕乘,為之金輿錯衡以繁其飾。” 徐遲 《財神和觀音》:“可是這匹畜生的身上,金輿錯衡,黼黻文章。”

(2).借指官吏所乘之車。 唐 劉禹錫 《複荊門縣記》:“邑人之華皓幼童,鹹須於道周,距躍而謡……公為駐錯衡而勞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錯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本義(古代車飾)

  1. 指車轅橫木的裝飾
    古代車轅前端的橫木(即“衡”)用金塗飾,形成文采花紋,稱為“錯衡”。這一用法在《詩經·小雅·采芑》中明确記載:“約軧錯衡,八鸾玱玱”,毛傳注“錯衡,文衡也”。
    其他文獻如《荀子·正論》《史記·禮書》也提到“錯衡”作為車飾的奢華象征。

  2. 借指官吏的車輛
    因“錯衡”多用于貴族或官員的車駕,後引申代指官吏所乘之車。例如唐代劉禹錫《複荊門縣記》中“公為駐錯衡而勞之”,即以“錯衡”指代官員的車駕。


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事物間平衡或協調關系出現問題”的形容詞,例如形容工作與生活失衡。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依據,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該詞本義與古代車飾相關,後衍生出借代用法;現代語境下的比喻義使用較少,需謹慎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錯衡(cuò héng)是一個中文詞彙,下面為您提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錯衡的部首為“豕”(豬),它是一個四畫字。 來源:錯衡一詞來自《莊子·秋水》一文,原意是指物體失去平衡或權衡不準确。後來引申為形容事物不合理、不協調或不平衡的狀态。 繁體:錯衡(cuò héng)。 古時候漢字寫法:錯誤之字一般以“夂”字底下加上“豕”字形成。 例句:這個設計錯衡了建築風格,讓整個建築顯得不協調。 組詞:錯綜複雜、權衡利弊、失衡狀态等。 近義詞:不平衡、不協調、失衡等。 反義詞:平衡、協調、合理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