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輕;忽略。 明 方孝孺 《張孟兼傳》:“ 孟兼 之才,使能克己下人,雖不幸,未必死,而欲尊大其勢,而眇略它人,謬矣。”
“眇略”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及用法:
形容詞義:形容事物微小、短暫或不重要
由“眇”(微小、細微)和“略”(不重要、不顯著)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影響力有限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貢獻。
示例:形容某人的成就“眇略”即指其成就輕微,不足稱道。
動詞義:表示看輕、忽略
這一用法在古文中較為常見,強調主觀上的輕視态度。
示例:明代方孝孺《張孟兼傳》提到“眇略它人”,意為“輕視他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張孟兼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眇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形容極小、微弱、微細。
《眇略》由兩個部首組成:目(mù)和略(luè)。
眇字由12畫組成,略字由8畫組成。
《眇略》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七年》中,原文是“綿矣王畫之,如略而已。”
《眇略》的繁體字為「渺略」。
古代漢字沒有統一的标準書寫法,因此《眇略》在不同朝代的書寫中可能有所差異。然而,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形狀和結構。
他的細微動作顯示出了他精明的眇略。
眇視、眇小、略迹、略知、渺眇等。
微小、微弱、微細。
宏大、廣闊、龐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