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辟聘。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 叔方 雅有高問,遠近偉之,州郡辟請,未嘗答命,往來京師,委質通門。”《三國志·蜀志·楊儀傳》“ 儀 自6*殺”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方 《楚國先賢傳》:“ 儀 兄 盧 ,字 威方 。少有德行,為 江 南冠冕。州郡禮召,諸公辟請,皆不能屈。”《舊唐書·李晟傳》:“晚歲忽於取士,辟請不得其人。至使吏緣為奸,軍政不肅,物論稍減,惜哉!”參見“ 辟聘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辟請漢語 快速查詢。
“辟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權威來源中較為一緻,以下是綜合解釋:
含義
“辟請”即“辟聘”,指古代官府或權貴征召、聘請有才德的人擔任官職。該詞由“辟”(征召)和“請”(邀請)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正式渠道選拔人才。
曆史背景
根據《三國志》《舊唐書》等記載,“辟請”常見于漢至唐代的文獻中,例如:
“辟請”是古代官僚制度中的重要選官方式,體現自上而下的人才選拔機制。需注意其與現代詞彙的差異,避免混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風俗通》《三國志》等古籍原文。
辟請是一個漢字詞語,隸屬于動詞類别。其拆分部首是辛(辛字的拆分部首也是辛)和言(辟字的拆分部首是辛,再加上右邊的讠字旁),其中辛表示辛勤勞苦,言表示說話、語言。
辟請的總筆畫數為11畫。辛部的筆畫數為7畫,言部的筆畫數為4畫。
辟請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至《史記·秦始皇本紀》:"诏辟秦民耕戰以便自九州諸侯",意思是征召、招募民衆從事耕農和戰鬥的工作。後來,辟請逐漸演變為請求、邀請的意思,表示向某人提出請求或向其邀請。
在繁體字中,辟請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辟請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它的寫法是辟乞。辟字為當時的寫法,乞字表示請求、乞求。
辟請這個詞在句子中的用法多種多樣,下面是一些例句:
1. 我辟請您給予我一次機會,證明我自己。
2. 公司辟請了一位專業律師來處理合同糾紛。
3. 邀請了專業的翻譯團隊辟請翻譯了英文材料。
一些與辟請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請求、邀請、征求、招募。
與辟請相反的意思的詞彙為:拒絕、拒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