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括的意思、肅括的詳細解釋
肅括的解釋
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儀。亦用于治學和書法、文辭等。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為中也弘深,其為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 李軌 注:“肅,敬也;括,法也。” 宋 曾鞏 《禦史中丞制》:“某強毅肅括以禔其身,博學精識通於世用。” 清 錢謙益 《溫如先生陳公墓志銘》:“其為學弘深而肅括,經傳洽熟,頌禮詳明。” 清 王澍 《論書賸語·論古》:“ 有唐 一代書,格律森嚴,多患方整;至 宋 四家,各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蓋拓向外來,而 晉 唐 謹嚴肅括之意亡矣。”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銘之為物,遠古思邃,徵壽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嶽。鐘鼎靈長,故弘潤而簡貴;山嶽氣壯,乃肅括而華腴。”
詞語分解
- 肅的解釋 肅 (肅) ù 恭敬:肅立。肅坐。肅然。 嚴正,認真:嚴肅。肅靜。肅穆。整肅。 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肅客。 萎縮:肅殺。 筆畫數:; 部首:聿; 筆順編號:
- 括的解釋 括 ò 紮,束:括發(束起頭發)。括約肌。 包容:包括。概括。總括。囊括。 括 ā ㄍㄨㄚˉ 榨取,搜求:搜括(亦作“搜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肅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指恭敬而有法度,多用于形容人的威儀、治學态度,或書法、文辭的風格。其中“肅”意為恭敬、嚴正,“括”指法度、規範。
二、出處與注釋
最早見于漢代揚雄《法言·修身》:“其為中也弘深,其為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李軌注:“肅,敬也;括,法也。”,強調内外兼修方能立身。
三、用法擴展
- 人物威儀:如宋代曾鞏《禦史中丞制》中“強毅肅括以禔其身”,形容官員莊重守法的儀态。
- 治學與藝術:清代錢謙益等文人将其用于評價書法、文辭的嚴謹風格。
四、文學例證
清代鄭孝胥《述隸示陳六向元》中“闳博肅括惟蕩陰”,以“肅括”描述隸書兼具宏大與法度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法言》《後漢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肅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肅括》意指整理、收攏或歸納。它可用來表示整理雜亂的事物,使之有序,也可以用來表達概括或歸納一段時間或事件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肅括》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右肴)和“⻍”(纟)。
它由6個筆畫構成,依次為“丿”、“丶”、“一”、“丨”和兩個“丶”。
來源
《肅括》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著作。在古賢集部《資治通鑒》一書的卷一百四十五中,就有《肅括敷陳私志》一節。
這個詞的由來還是一個謎,可能是在古代由于政治、軍事等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專有詞彙。
繁體
《肅括》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肅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每個字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現代用字通常與古代略有出入。
《肅括》在古代可以寫作「肅曠」,在結構上與現代稍有差異。
例句
下面是一些使用《肅括》這個詞的例句:
1. 整理書架的時候,他肅括地将各類書籍分門别類地放置。
2. 這篇研究報告肅括地總結了數年來的研究成果。
3. 她肅括地摘要了會議上的重點發言。
組詞
與《肅括》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肅清:清除、整理雜亂的事物。
2. 合攏:攏在一起、收拾整齊。
3. 整饬:整理、整頓。
近義詞
一些與《肅括》意思相近的詞有:
1. 整理:将事物有序地整理、收拾。
2. 整頓:整齊有序地整頓、調整。
3. 彙總:将信息或數據歸納、總結。
反義詞
《肅括》的反義詞是「散亂」,意為雜亂、無序、分散等。
總結
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到《肅括》這個詞的寫法。它源自中國古代的著作,在繁體中文中寫作「肅括」。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它可以寫作「肅曠」。《肅括》的意思是整理、收攏或歸納,與之相關的一些詞彙有「肅清」、「合攏」和「整饬」。在造句中,可以用于描述整理雜亂的事物或歸納總結一段時間或事件的情況。它的近義詞包括「整理」、「整頓」和「彙總」,反義詞是「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