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腹心之疾的意思、腹心之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腹心之疾的解釋

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嚴重的禍患。《左傳·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 宋 王安石 《使醫》:“有腹心之疾者,得吾説而思之,其庶矣。”亦省作“ 腹心疾 ”。《史記·伍子胥列傳》:“今 吳 之有 越 ,猶人之有腹心疾也。”《新唐書·藩鎮傳·李師道》:“請燒 河陰 敖庫,募 洛 壯士劫宮闕,即朝廷救腹心疾,此解 蔡 一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腹心之疾(fù xīn zhī jí)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深刻的比喻意義。其詳細解釋如下:

  1. 核心釋義

    本義指位于人體腹部與心髒部位的疾病。由于腹心是人體要害,此類疾病往往緻命且難以治愈。其核心比喻義為:隱藏在内部或要害部位的嚴重禍患,或指對自身構成根本性威脅的重大隱患。強調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和根源性。

  2. 典故溯源與權威釋義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左傳·哀公十一年》。據記載,吳王夫差準備北伐齊國時,伍子胥勸谏道:“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得志于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意思是:越國才是我們心腹之患……即使戰勝齊國,也如同得到無用的石田。不消滅越國,吳國終将滅亡!)此處“心腹之疾”即指越國對吳國構成的緻命内部威脅。

    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和《成語大辭典》均收錄此詞條,釋義為“比喻根本的禍患”或“緻命的禍患”,并常引用《左傳》典故佐證其來源與用法。

  3. 用法與語境

    • 形容内部隱患:多用于指國家、組織或團體内部存在的、足以動搖根基的嚴重問題(如腐敗、分裂、核心系統漏洞等)。
    • 強調威脅緻命性:突出隱患的危害程度極高,如不及時根除将導緻毀滅性後果。
    • 對比外部威脅:常與“疥癬之疾”(比喻無關緊要的小問題或外部小麻煩)對舉使用,凸顯主次矛盾。

      例:“公司内部的管理混亂已是腹心之疾,若不改革,恐難以為繼。”

  4. 近義辨析

    • 心腹之患:意義與“腹心之疾”幾乎完全相同,常可互換使用。
    • 肘腋之患:比喻發生在身邊或極近處的禍患,強調禍患發生的位置近在咫尺,緊迫性更強,但未必強調其“根本性”。
    • 心腹大患:與“腹心之疾”同義,強調巨大且嚴重的内部隱患。

總結

“腹心之疾”源自《左傳》,經權威辭書收錄,其核心含義是比喻緻命的、根本性的内部隱患。它生動地傳達了要害部位疾病帶來的毀滅性風險,用以警示對深層次、關鍵性問題的重視與及時根除,具有極強的警示和比喻效果。

網絡擴展解釋

“腹心之疾”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ù xīn zhī j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比喻要害處的嚴重禍患,常指隱藏在内部或關鍵位置的隱患或矛盾,可能對整體造成重大威脅。最初源自對身體要害部位疾病的描述,後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危機()。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特點


4.例句與引申


5.總結

該成語強調對核心問題的警惕性,既可用于具體禍患(如疾病、外敵),也可比喻抽象矛盾(如内部沖突),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安如泰山幫夥傍人籬落禀從冰上曲棍球采醴誠正徹馔除號捶牛出手得盧蕩氣回腸登木求魚斷矶二離二學符伍庚齒毫分鏡監赆貨疾殃尻輿神馬可憐冽冽靈翰驎台龍旗攣株黴黑門鋪棉綢命席末運男贽逆呵派定破琴絶弦撲克撲手齊心協力铨土商釣钐利生稻天真聽允團掿土工酴醾酒外賣完裔挖牆腳問長問短紊煩五鸠閑愁笑嘩蠍蠹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