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心之疾的意思、腹心之疾的詳細解釋
腹心之疾的解釋
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嚴重的禍患。《左傳·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 宋 王安石 《使醫》:“有腹心之疾者,得吾説而思之,其庶矣。”亦省作“ 腹心疾 ”。《史記·伍子胥列傳》:“今 吳 之有 越 ,猶人之有腹心疾也。”《新唐書·藩鎮傳·李師道》:“請燒 河陰 敖庫,募 洛 壯士劫宮闕,即朝廷救腹心疾,此解 蔡 一奇也。”
詞語分解
- 腹心的解釋 .肚腹與心髒,皆人體重要器官。亦比喻賢智策謀之臣。《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鄭玄 箋:“此罝兔之人,行於攻伐,可用為策謀之臣,使之慮事,亦言賢也。”《孟子·離婁
- 疾的解釋 疾 í 病,身體不舒適:疾病。目疾。殘疾。諱疾忌醫。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額。 恨:疾惡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點:“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進。疾馳。疾足先得。
網絡擴展解釋
“腹心之疾”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ù xīn zhī j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比喻要害處的嚴重禍患,常指隱藏在内部或關鍵位置的隱患或矛盾,可能對整體造成重大威脅。最初源自對身體要害部位疾病的描述,後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危機()。
2.出處與典故
-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意為“不解決核心問題,僅處理次要部分無益”。
另在《戰國策·魏策三》中,以趙國為“腹心之疾”比喻其對魏國的威脅()。
- 典故背景:
楚昭王曾因天象異常求教于太史,被建議祭祀以消除“腹心之疾”,但他未采納,最終病逝()。
3.用法與特點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多作賓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或警示性,強調隱患的嚴重性()。
- 近義詞:心腹之患、心腹之疾()。
4.例句與引申
- 古代用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陛下……恐先有腹心之患矣。”()
- 現代引申:
可形容團隊、組織内部的深層矛盾,如“團隊存在腹心之疾,需及時解決”()。
5.總結
該成語強調對核心問題的警惕性,既可用于具體禍患(如疾病、外敵),也可比喻抽象矛盾(如内部沖突),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腹心之疾》一詞的意思
《腹心之疾》是指腹部的重大疾病或關鍵部位的重要問題。它可以用來形容人體内部的病症或個人生活中的糾結之事。這個詞彙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于修飾疾病或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腹心之疾》的拆分部首是《言心部》和《疒病部》。它的拼音是:"fù xīn zhī jí"。
來源
《腹心之疾》這個詞的來源不詳。但根據該詞的構成及字義,可以推測其起源于中醫術語,并逐漸擴展成為一個描述問題嚴重性的通用說法。
繁體
《腹心之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由于《腹心之疾》這個詞的構造相對現代,所以在古代漢字中并沒有明确的寫法。
例句
1.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腹心之疾,我必須盡快解決它。
2. 他的腹心之疾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擾。
組詞
在詞組方面,《腹心之疾》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重要問題,要緊疾病
反義詞:輕微問題,小毛病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