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u] 亦稱“四不像”。中國著名的特産動物,但野生的早已滅絕,現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獵苑的孑遺,特征是尾特别長,眉杈特别發達,形成主杈模樣
麋鹿滿之。——《墨子·公輸》
取其麇鹿。——《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1).麋與鹿。《孟子·梁惠王上》:“樂其有麋鹿魚鼈。” 唐 孟郊 《隱士》詩:“虎豹忌當道,麋鹿知藏身。”
(2).即麋。《墨子·非樂上》:“今人固與禽獸麋鹿、蜚鳥、貞蟲異者也。”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題》詩:“自量麋鹿分,隻合在山林。” 清 孫枝蔚 《送陸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繡聞時歸自關外》詩:“東頭重聚因麋鹿,原上相關有鶺鴒。”
麋鹿(讀音:mí l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和文化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形态特征
雄性麋鹿體型高大,成年個體肩高可達1.2米,體長約1.8米,體重可達200公斤以上、。毛色以淡褐色為主,尾長且眉杈發達,形成獨特的主杈狀角。
角的生長規律
麋鹿的角在冬至脫落、夏至重新生長,這一特性在《說文解字》中明确記載:“麋,鹿屬,冬至解角,夏至生角”。
如需進一步了解麋鹿的生态習性或保護現狀,可參考、3、4等來源的完整信息。
“麋鹿”一詞是指一種大型有蹄類動物,也稱為馬鹿。它是鹿科動物中的一種,分布于歐亞大陸的北部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麋(鹿)的部首是鹿,它由6個筆畫組成;鹿的部首是鹿,它由12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說文解字》中解釋麋:“身似鹿而小。”意指麋形似鹿但較小。鹿在這裡表示動物的意思。早先的形狀與今天的有所不同,如今的叫麋,早時稱鹿。
繁體寫法:麋鹿的繁體字為麛鹿。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古時候将麋稱為鹿,即用鹿這個字來表示麋的意思。而鹿的古字形狀與現代的字體有所不同。
例句:
1. 森林中的麋鹿悄步走過,幾乎看不見它的蹤迹。
2. 我們在山上遇到了一隻麋鹿,它安靜地觀察着我們。
組詞:麋鹿群、麋鹿角、候麋鹿、麋鹿皮等。
近義詞:馬鹿、白鹿、花鹿。
反義詞:馬、牛、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