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衮的意思、補衮的詳細解釋
補衮的解釋
(1).補救規谏帝王的過失。語本《詩·大雅·烝民》:“衮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衮之歎,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宋 司馬光 《謝門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備員諫省,容逆鱗之愚直,無補衮之嘉謀。”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功》:“一點丹衷期補衮,半生孝道成虛局。”
(2). 唐 代對補阙的别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稱,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司空為空土……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衮。”
詞語分解
- 補的解釋 補 (補) ǔ 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縫補。補葺。亡羊補牢。 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彌補。補充。貼補。補習。滋補。 益處:不無小補。于事無補。 挖剜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衮的解釋 衮 ǔ 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衮服。衮衣。衮冕。華衮(色彩絢麗的官服)。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補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本義與引申義
-
補救規谏帝王的過失
- 源自《詩經·大雅·烝民》:“衮職有阙,維仲山甫補之”()。其中“衮”指帝王禮服,象征君權;“阙”即缺失。全句意為輔佐君主彌補過失,後演變為臣子進谏、匡正君王的行為。
- 如漢代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中提到“補衮之歎”,強調規勸的重要性()。
-
唐代官職别稱
- 唐代“補阙”為谏官,職責是向皇帝進言,故别稱“補衮”()。宋代洪邁《容齋四筆》也記載了這一用法。
二、相關背景
- “衮”本指古代君王或三公的禮服(),後引申為帝王或高官的代稱,如“衮職”指君主之位,“衮司”指三公職位。
- 杜甫詩“備員竊補衮”中“補衮”即暗喻自己擔任谏官的經曆()。
“補衮”既有輔君糾錯的抽象含義,也曾作為具體官職的别稱,體現了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與職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補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糾正、補救。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衤(衣服部首)和巾(頭巾部首)
- 筆畫:共計12畫
《補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分為兩個字:「補」和「袞」。在古時候,這個詞可能會寫成「補裷」或者「補襢」。
下面給出一些例句來幫助理解和使用《補衮》這個詞:
1. 他用勤奮的學習來補衮自己的知識不足。
2. 經理希望通過培訓來幫助員工補衮業務能力。
與《補衮》相關的一些詞彙和用法有:
- 組詞:補救、補償、補習、補充
- 近義詞:糾正、修正、矯正
- 反義詞:錯誤、失誤、遺漏
希望這些簡要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