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共經曆。《史記·梁孝王世家》:“ 梁王 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 司馬貞 索隱:“通數 文帝 二年至十二年徙 梁 為十一年也。”《金史·選舉志三》:“吏目通歷三十年始得出職,常在本處侵漁,不便。”
指曆書。《晉書·律曆志下》:“ 穆帝 永和 八年,著作郎 琅邪 王朔之 造《通曆》,以甲子為上元,積九萬七千年……因其上元為開闢之始。”
“通曆”一詞根據不同語境有多個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指一個人通達世情、了解人情世故,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智慧。
釋義:表示“總共經曆”的時間跨度,常見于曆史文獻。
釋義:可指代曆書或對曆法的精通。
在部分文獻中,“通曆”也作為普通詞彙使用,如表示“通曉曆史”或“貫穿經曆”,但這類用法較為少見。
“通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
通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意為“通行的曆法”或“流傳的年代法”,通常指的是使用廣泛的曆法。
通曆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辶”是走之意味的部首,而“吏”則代表官吏。它由10個筆畫所組成。
通曆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已有使用,源于古代的曆法體系。在繁體字中,通曆寫作「通曆」。
在古代,通曆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由于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寫法,這裡不給出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
1. 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農曆是中國曆史上最常用的通曆之一。
2. 這本曆史書詳細介紹了各個朝代所采用的通曆。
3. 他對于通曆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當今學界的權威。
組詞:通曆學、通曆表、通曆術
近義詞:曆法、時序、年代法
反義詞:陰曆、陽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