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當的意思、抵當的詳細解釋
抵當的解釋
[mortgage] 抵押
抵當權
詳細解釋
抵充;承當。 宋 蘇轼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诏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後來違法賒散過錢物,并府界縣分人戶抵當虧本糯米。”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三折:“那 李二 呵,也無男,也無女,單則是一夫一婦,你可便着誰來抵當門戶。”《水浒傳》第十一回:“雖然不 * ,這一擔財帛可以抵當。” 梁啟超 《論内地雜居與商務關系》:“雖雲盤費較廉省,財務易通融,豈足以抵當此虧累耶?”
抵禦;阻擋。《朱子語類》卷一三○:“ 張孝純 靖康 間守 太原 ,虜人圍其城,凡抵當半年,守得極好。”《四遊記·祖師下凡收黑氣》:“﹝祖師﹞殺得衆妖大敗,不能抵當,抱頭鼠竄。”《官場現形記》第四三回:“一來可充飢,二來可以抵當寒氣。”
抵押。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五:“市易司法,聽人賒貸縣官貸財,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秋七月甲午,詔諸鎮寨市易抵當并罷。”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一章三:“有的佃戶把自己應得的一份全數拿來還債,還不夠付清本利,被迫抵當人口。”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當的解釋 當 (⑩噹) ā 充任,擔任:充當。擔(乶 )當。當之無愧。 掌管,主持:當家。當權。當政。 正在那時候或那地方:當時。當代。當初。當今。當即(立即)。當年。當街。當院。 面對着:當面。當機立斷。首當
網絡擴展解釋
“抵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
承當/承擔
指承擔責任或義務。例如:
- 宋蘇轼《論積欠六事狀》提到“人戶抵當虧本糯米”,指承擔經濟責任。
- 元雜劇《神奴兒》中“抵當門戶”表示支撐家庭責任。
-
抵禦/阻擋
表示抵抗外力或防禦。例如:
- 《朱子語類》記載張孝純守太原時“抵當半年”,指抵禦敵軍進攻。
- 《官場現形記》用“抵當寒氣”描述抵擋寒冷。
-
抵押
指以財物擔保債務。例如:
-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
- 現代法律術語“抵當權”即抵押權(滬江詞典)。
二、用法辨析
- 曆史演變:早期多用于“承當”和“抵禦”,宋代後“抵押”義逐漸常見。
- 現代使用:日常口語中“抵擋”更普遍(如“抵擋攻擊”),而“抵當”多出現在法律或曆史文獻中。
三、示例擴展
- 文學例句:
《水浒傳》第十一回:“這一擔財帛可以抵當”,指財物可作抵押。
- 現代應用:
查字典例句提到“抵當湯改良方”用于醫學領域,顯示詞義的專業化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法律定義,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當(dǐ dàng)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指将財物作為抵押品以獲取借貸款項的行為。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氏”和“手”,其中,“氏”是一個部首,表示財産,而“手”表示抵押的行為。根據字典的記錄,抵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書中。
在繁體字裡,抵當被寫作抵償,使用了“貝”和“替”兩個字,意味着用財産替代債務。這個寫法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仍然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記載,抵當的古字形寫作“氏”和“退出”,“退出”表示行動,而“氏”仍然表示財産。這個寫法在古漢字中被廣泛使用。
以下是關于“抵當”的例句:
1. 他拿着戒指去抵當,以支付醫療費用。
2. 我們需要一筆貸款,不知道可以抵當什麼東西。
與“抵當”相關的組詞包括“抵押”、“典當”和“抵債”。這些詞都指涉到将財産作為抵押品用于融資的行為。
抵當的近義詞有“質押”、“抵品”和“抵押貸款”。而反義詞則包括“贖回”和“解押”,這兩個詞表示解除抵押物和償還抵押債務。
希望這些信息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