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褒勸”。獎勵勸勉。 唐 陸贽 《誅李懷光後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如能去逆効順,因事建功,理當甄升,以示褒勸。”《宣和遺事》前集:“君以元默之道拱於上,故大臣之輔,百官之職,恩澤所以昭褒勸之恩,刑罰所以示懲罰之勇。” 明 吳讷 《文章辨體·玺書》:“夫制、詔、璽書皆曰王言,然書之文,尤覺陳義委曲,命辭懇到者,蓋書中能盡褒勸警飭之意也。”
關于“襃勸”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襃(褒):
勸(勸):
如需進一步了解“勸”的文言文用法或具體例句,可參考《說文解字》及相關古籍文獻。
襃勸(bào quàn),又稱勸告或勸說,是指用言辭或行動勸誡、開導、鼓勵他人做出正确的決策或改變不良行為的行為。
襃勸的部首拆分是衤(yī),表示與衣服有關。字形上看,襃勸由衤和勸組成,衤表示衣服,勸表示開導、勸說。襃勸的筆畫數為14畫。
襃勸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繁體形式為襃勸。古代寫法中,襃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勸的字形則是“勸”,形狀稍有不同。
例句:他的朋友襃勸他不要放棄夢想,堅持下去。
襃勸的組詞:襃告、襃谏、襃誡。
襃勸的近義詞有勸導、開導、勸告。
襃勸的反義詞有勸退、煽動、挫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