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弦的意思、改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弦的解釋

亦作“ 改絃 ”。更換樂器的弦線。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 吳 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鑒亂亡之未遠,而躡傾車之前軌。”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或逢天之怒,則思桑林之引咎,不吝改絃於宜易之調,不恥反迷於朝過之塗。” 宋 黃庭堅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改弦張敝法,病十九已瘳。”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若理解不明,貞淫未辨,妄竊古人成語,以為己有;膠柱者寶其唾餘,改弦者失其宗旨,古人亦安恃此知己也?” 魯迅 《書信集·緻黎烈文》:“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為也,不能也。”參見“ 改弦更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改弦"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本義與引申義兩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改"指變更、替換,"弦"特指樂器發聲的絲線或金屬線。二字組合原指更換琴弦以調整音色,如《樂府詩集》載"改弦當更張"即描述古琴維護工序。此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列為基本釋義,強調器物層面的物理調整行為。

二、引申義演進

  1. 方法策略革新:漢代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提出"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将樂器調試引申為治國方略改革,《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收錄此比喻用法,指制度或方法的根本性變革。
  2. 行為路徑轉換:宋代《朱子語類》用"如改弦易轍"形容徹底改變原有道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注解此為方向性調整,常見于處世哲學領域。
  3. 文學修辭運用: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以"改弦另張"喻指文章結構的重組優化,體現漢語詞彙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延伸應用。

該詞義演變脈絡在《漢語詞源詞典》中有系統記載,其語義擴展符合漢語"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造字規律,由具體器物操作延伸至抽象概念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改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ǎi xián,其核心含義是更換樂器的弦線,比喻改變方法、策略或制度,以糾正問題或提升效果。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更換樂器(如琴、瑟)上老舊的弦線,以恢複音準或音色。
    示例:古琴長期使用後需“改弦”,否則音調失準。

  2. 比喻義
    引申為調整方針、改革制度或變換方法,常用于描述糾錯或優化過程。
    示例:企業若經營不善,需“改弦”調整戰略。


二、出處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

  1. 積極變革
    適用于組織、政策或方法的正向調整,如“公司改弦推行數字化管理”。
  2. 糾錯語境
    暗示原有方式存在問題,需及時修正,如“教育體系需改弦以適應新時代需求”。

四、近義詞與辨析


五、權威參考

更多例句及曆史用例可參考《抱樸子》等古籍,或現代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熬清守淡巴結壁記波義耳定律倡婦逞法弛獄充然仇牛帝娥動嚲度料杜學費損縫補豐幹饒舌鳳鹓輔殷感悔诰誓告志固位紅口白舌環逼鹄殼兼倍剪裁椒閤涼薯六臣論囚賣蔔漫胡纓滿江紅(怒發沖冠)磨煩哪箇鋪敦前樊潛默清歌妙舞讓品任力散妓上番燒點設東水豹囊鼠曲私教堂役天津新港天平霆電歪嘴念邪經瓦甓現金小儒小淘氣兒寫志隙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