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镈器的意思、镈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镈器的解釋

鋤地的農具。《周禮·考工記·輈人》:“段氏為鎛器,桃氏為刃。” 鄭玄 注:“鎛器,田器。錢鎛之屬。”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希望有更多的鐵器出土》:“鎛器就是耕器,官名‘段氏’,段即鍛之省,可見耕器是以鐵為原料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镈器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青銅農具,專指用于中耕除草的小型鋤具。其核心釋義與特征如下:

一、核心釋義

镈(bó) 指形似鋤頭的農具,刃部寬而扁平,裝有曲柄,主要用于翻松土壤及鏟除雜草。《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镈,農具名。鋤類,用于除草松土”。王力《古代漢語》進一步說明其形制:“镈類似今之鋤,但刃寬而短,柄長,需雙手操作”。

二、功能與形制特征

  1. 中耕專用

    區别于犁、耒等翻土工具,镈器專用于作物生長期的田間管理。《周禮·考工記》載:“镈,迫地去草也”,強調其除草功能。

  2. 青銅材質

    商周時期的镈器多為青銅鑄造,刃部常鑄有加固筋條,如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镈,刃寬約8厘米,銎孔可裝木柄。

  3. 操作方式

    需雙手握持長柄,以“推”“刮”動作除草,與單手操作的耨(nòu)形成互補。

三、文化意義

《詩經·周頌·臣工》有“庤乃錢镈”之句,反映镈器與錢(鏟類農具)同為西周農耕核心工具。其名稱亦衍生出計量單位“镈”(通“锊”),如《考工記》載“戈廣二寸,重三锊”,印證其在社會生産中的基礎地位。

字形演變:金文“镈”從金尃聲,“尃”有布散之意,暗合其松土功能。《說文解字》注:“镈,田器也”,列為金屬農具代表字。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3. 《周禮·考工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殷周青銅器綜覽》(上海古籍出版社)
  5. 《詩經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镈器”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重要工具,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與用途
    镈器主要指鋤地類農具,屬于“田器”範疇,具體形态為短柄鋤或闊口鋤,用于除草、松土等農耕活動。在《周禮·考工記》中,镈器與“刃”(兵器)并列,說明其作為生産工具的地位。

  2. 曆史文獻記載

    • 《周禮》提到“段氏為鎛器”,鄭玄注“錢鎛之屬”,表明其與“錢”(類似鏟的農具)同屬一類。
    • 郭沫若考證認為,镈器是“以鐵為原料的耕器”,推測其材質隨冶鐵技術發展而演變。
  3. 功能與形制特點
    镈器兼具除草與翻土功能,形制短小輕便,適合精細耕作。提到其可能為“闊口鋤”,說明刃部較寬,可提高耕作效率。

  4. 其他關聯含義
    需注意“镈”單獨使用時可能指青銅樂器(形似鐘),但“镈器”一詞專指農具,二者需結合語境區分。

  5. 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六器”之一,镈器反映了先秦時期農業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鐵器普及對生産力的推動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

把釣白璧無瑕弊端比類合義兵略不照操斤客槎枿插條伧輩弛易窗紗帶索調饪鬥引獨唱肥頭大面豐阜根核光杆詭差華魄回掌蠒絮僥幸急湊進賬郡章開啟老草廉利儸惹買進矛骹墨黥能飯女歧偏桃前聖青挺挺桡蔑任聽上聲聲技石翁仲熟門熟路歲費天亡通時達務透稅推索頽萎圖維晚稼緯度地帶性味賞文鸾舞雞吳羅遐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