镈器的意思、镈器的詳細解釋
镈器的解釋
鋤地的農具。《周禮·考工記·輈人》:“段氏為鎛器,桃氏為刃。” 鄭玄 注:“鎛器,田器。錢鎛之屬。”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希望有更多的鐵器出土》:“鎛器就是耕器,官名‘段氏’,段即鍛之省,可見耕器是以鐵為原料的。”
詞語分解
- 镈的解釋 镈 (鎛) ó 古代鐘一類的樂器。 古代鋤類農具。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器的解釋 器 ì 用具的總稱:器皿。器物。器械。木器。武器。器小易盈。 生物體結構中具有某種獨立生理機能的部分:器官。消化器。 人的度量、才幹:器度。器量(刵 )。器宇。器質。大器晚成。 重視:器重。器敬。
網絡擴展解釋
“镈器”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重要工具,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
基本定義與用途
镈器主要指鋤地類農具,屬于“田器”範疇,具體形态為短柄鋤或闊口鋤,用于除草、松土等農耕活動。在《周禮·考工記》中,镈器與“刃”(兵器)并列,說明其作為生産工具的地位。
-
曆史文獻記載
- 《周禮》提到“段氏為鎛器”,鄭玄注“錢鎛之屬”,表明其與“錢”(類似鏟的農具)同屬一類。
- 郭沫若考證認為,镈器是“以鐵為原料的耕器”,推測其材質隨冶鐵技術發展而演變。
-
功能與形制特點
镈器兼具除草與翻土功能,形制短小輕便,適合精細耕作。提到其可能為“闊口鋤”,說明刃部較寬,可提高耕作效率。
-
其他關聯含義
需注意“镈”單獨使用時可能指青銅樂器(形似鐘),但“镈器”一詞專指農具,二者需結合語境區分。
-
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六器”之一,镈器反映了先秦時期農業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鐵器普及對生産力的推動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镈器(bó qì)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镈(金屬器具)和器(用具),它的意思是用于刮削和平整木料表面的工具。镈器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木工和藝術家使用的工具。在繁體字中,镈器的寫法相同。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镈器的基本形狀和意思應該是相似的。以下是一個例句:他使用镈器制作了一個精美的木雕作品。組詞中,常見的有镈鋼、镈鐵等。近義詞包括刮刀、削刀等,而反義詞則沒有特定的詞語與之對應。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