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求教正。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 洪 ( 錢德洪 )擇其切於問正者,合所私録,得若幹條。”
“問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問正”指請求他人對自己的觀點、作品等進行指正或教導,帶有謙虛求教的意味。該詞由“問”(詢問、請教)與“正”(糾正、正确)組合而成,體現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
部分資料(如)将“問正”解釋為成語,強調“追求真實與公正”。此用法較為少見,可能與具體語境相關,建議優先采用主流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正”的詳細含義(如正直、合規範等),可參考漢字解析類來源。
《問正》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向正直的人請教或征求意見。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誠懇地向正直、有經驗的人請教,希望得到正确的指導和幫助。
《問正》是由"門"和"口"兩個部首組成的。拆分後的筆畫數為4。
《問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據說這句話是魏其武安侯曹參對他的一位親信說的。成語的出處是這樣的:曹參問某個人關于千金之子何以至貧的原因,那個人回答說:“天下之貧者,莫若千金之子。”曹參覺得這個回答很有道理,于是說:“我問你就是問錯了。”這句話後來演變成現在的成語《問正》。
繁體字為「問正」。
古時候,「問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有的時候會把"門"寫作"門"或"門",而"口"也會寫作"口"或"口"。
1. 我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向我的老師們問正,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2. 遇到重要的決策,我們都應該問正,避免出錯。
請教、征求意見、咨詢、向導、尋求真知、取得正确指導
請教、求教、咨詢、向導
自行其是、自作主張、不問津、一意孤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