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驕傲狂妄之臣。《漢書·五行志上》:“不用聖人而縱驕臣,将以亡國。”《漢書·谷永傳》:“内則為深宮後庭,将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
(2).寵信放縱臣下。 漢 王符 《潛夫論·忠貴》:“父母常失,在不能已於媚子;人君常過,在不能已於驕臣。”《後漢書·陳元傳》:“故人君患在自驕,不患驕臣;失在自任,不在任人。”
“驕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基本含義
驕傲狂妄之臣,指傲慢自負、不可一世的官員或臣子。這一含義強調臣子自身的性格缺陷,常用于描述曆史上因驕縱而導緻國家衰敗的人物。例如《漢書·谷永傳》提到“驕臣、悍妾”并存,暗示其對朝政的危害性。
引申含義
君主寵信放縱臣下,即統治者對臣子的過度縱容。例如《後漢書·陳元傳》指出“人君患在自驕,不患驕臣”,強調君主需克制自身,避免因放縱臣子而失權。
出處與用法
例句參考
“驕臣”一詞具有雙向批判性,既可指向臣子本身的驕縱,也可指向君主的失察。其曆史典故多與治國理政的教訓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5的原文引用。
《驕臣》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官員或領導者“驕傲自滿、不顧民衆利益、任意妄為”的負面形象。這類人往往滿足于自我吹噓和權力的濫用,忽視了民衆的需求和利益。驕臣在政治和社會上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的行為。
驕臣的拆分部首是馬和臣,其中馬是左邊的部首,臣是右邊的部首。驕臣的總筆畫數為15筆。
驕臣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和《史記》等古代文獻中,用來描述古代朝廷中那些隻顧自己的官員。在繁體字中,驕臣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驕臣的漢字寫法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仍然采用現代寫法中的馬和臣兩個部首。
1. 那個驕臣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民衆苦難,導緻國家陷入混亂。
2. 他的驕傲和自滿讓他成為了一個典型的驕臣。
1. 驕奢淫逸
2. 驕矜
3. 驕辱
1. 狂傲
2. 自負
3. 傲慢
1. 謙遜
2. 勤奮
3. 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