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莺的别名。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葚黑老蠶蠋,麥黃韻鸝鶊。” 錢仲聯 集釋:“鶊即倉庚。《楚辭·悼亂》:‘鶬鶊兮喈喈。’ 王逸 注:‘鶬鶊,鸝黃也。’”參見“ 鸝黃 ”、“ 鸝鶹 ”。
“鹂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黃莺的别名,屬于鳥類,特征為黃色羽毛、淡紅色喙,鳴聲悅耳。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與孟郊的聯句詩《城南聯句》:“麥黃韻鸝鶊”,其中“鸝鶊”即鹂鹒。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文辭優美、吟詠高雅。例如形容詩歌語言如黃莺鳴啭般動聽,或稱贊藝術作品具有高雅意境。
可通過《漢語辭海》《查字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閱具體詩詞用例及曆史演變。
《鹂鹒》這個詞指的是一種鳥類,屬于鹂科,也叫作練練、練鹁等。它是一種美麗的鳥類,體态小巧,聲音優美,常栖息于樹上,會模仿其他鳥類的鳴叫聲。
《鹂鹒》這個詞的部首是 ⺈(鳥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
《鹂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出現在東漢劉向所著的《列子集解》中。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鸝鶲」。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鹂鹒」可以寫作「鷚鷣」或「離鷣」。
1. 晨曦中,一隻鹂鹒在枝頭上歡快地歌唱。
2. 他的聲音宛如鹂鹒的啼鳴,美妙動聽。
1. 鹂鳳(形容男女配對合適)
2. 鳥語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3. 鹦鹉學舌(形容模仿别人說話)
1. 鳴鳥
2. 練練
3. 練鹁
1. 鴉雀無聲
2. 安靜
3. 靜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