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梅舌兒的意思、梅舌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梅舌兒的解釋

亦作“ 梅什兒 ”。食品名。以梅子摻和生姜肉桂制成。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三七:“ 杭州 梅舌酸復甜,有筍名曰虎爪尖。”自注:“ 杭 人擣梅子,雜薑桂糝之,名曰梅舌兒。”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把斷磚,舊襪,皮袍,洋服,巧克力,梅什兒……之類,湊在一處,重行開張,算是新公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梅舌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傳統食品

  1. 基本定義
    指一種以梅子為主料,摻和生姜、肉桂等輔料制成的食品,口感酸甜,帶有香辛味。

  2. 曆史與文學記載
    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提到“杭州梅舌酸複甜”,并自注其做法為“杭人擣梅子,雜姜桂糝之,名曰梅舌兒”。魯迅在雜文中也提及此物,說明其作為地方特色食品的流傳。


二、可能的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能言善辯、口齒伶俐”,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誤傳相關。


主流解釋中,“梅舌兒”更傾向指代傳統食品,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詩詞或地方民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梅舌兒及其意思

梅舌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嘴唇幹裂發癢。這個詞語由梅字、舌字和兒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梅舌兒這個詞語的部首是木(mù),梅字的拆分是木+每,共有12個筆畫;舌字的拆分是舌+舛,共有6個筆畫;兒字的拆分是兒,共有2個筆畫。

來源

梅舌兒一詞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口幹喉咽發癢的症狀,如《紅樓夢》等。在古代,人們相信不同的身體部位和症狀與天氣、氣候等有關,因此将嘴唇幹裂發癢形容為“梅舌兒”。

繁體

梅舌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梅舌兒的寫法略有不同,沒有使用現在的“兒”字,而是用“兒”字代替,寫作“梅舌兒”。

例句

1. 我天天都感覺嘴裡很幹,像是得了梅舌兒。

2. 冬天的天氣太幹燥,容易使人患上梅舌兒。

組詞

梅花、梅雨、梅子、舌頭、舌苔、舌骨

近義詞

嘴唇幹燥、口幹舌燥

反義詞

口水多、嘴唇濕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