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隽的意思、敏隽的詳細解釋
敏隽的解釋
聰明俊秀。 唐 元稹 《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公本諱 興 ,司空第某子。幼敏雋,年十八為 魏博 衙前都知兵馬使。”
詞語分解
- 敏的解釋 敏 ǐ 迅速,靈活:敏捷。敏感。敏銳。敏達(敏捷而通達事理)。靈敏。聰敏。神經過敏。 奮勉:敏求(勉力以求)。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隽的解釋 隽 ù 同“俊”①。 隽 à ㄐㄩㄢˋ 鳥肉肥美,味道好,引申為意味深長:隽永(指言語、詩文)。 筆畫數:; 部首: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敏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才智和品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mǐn jùn(部分資料也标注為mǐn juàn,但根據唐代文獻語境,“隽”更可能讀jùn)
- 釋義:形容人聰明敏捷且才智出衆,強調思維靈活、反應迅速,兼具外貌俊秀的特質。例如唐代元稹的墓志銘中記載“幼敏雋”,即指年少時便展現出聰慧與俊秀。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唐代元稹《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原文提到“幼敏雋,年十八為魏博衙前都知兵馬使”,用于描述墓主年少時的聰慧與才幹。
- 構詞解析:
- 敏:本義為敏捷、機警,如《論語》中“敏而好學”;引申為勤勉、聰慧。
- 隽:通“俊”,意為才智超群或相貌出衆,如“隽永”指意味深長,“隽才”指卓越才能。
三、擴展與應用
- 近義詞:聰慧過人、才思敏捷、秀外慧中。
- 適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描述人物特質,如“敏隽之才”“少年敏隽”等。
四、權威性說明
- 不同資料對“隽”的讀音存在分歧(jùn/juàn),但結合唐代文獻背景及“隽”通“俊”的用法,讀jùn更為合理。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敏隽的意思
敏隽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聰明才智敏捷,心思敏銳。用來形容一個人靈活機敏,反應敏捷,智慧出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敏隽的部首是⺡(⺡字旁),它由16個筆畫組成。敏的部首是⺡,隽的部首是⺅。
來源和繁體
敏隽是中國漢字的一個傳統詞彙,它來源于古代對人才的評價。在古代,人們重視聰明才智,把有才智的人稱之為敏隽。
在繁體字中,敏隽的寫法為“敏俊”。繁體字是漢字的傳統寫法,主要在台灣和香港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敏的古字形是“敏”,它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由”字,下面是“刀”字。隽的古字形是“隽”,它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隹”字,下面是“川”字。
例句
他是個敏隽的學生,善于思考和解決問題。
這位敏隽的青年在商界取得了***************。
她的敏隽才智使她在競争中占有優勢。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敏感、敏銳、隽永、隽語
近義詞:聰慧、靈巧、悟性
反義詞:木讷、遲鈍、愚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